•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建设“青山绿水”人人可为

发表时间:2017-06-22 14:4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在成都,一到周末,就有志愿者到小区去摆“收破烂”的摊儿,然后用回收车一车车装走回收品,运输至再生资源下游企业。近年来,成都各地纷纷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尝试以政府购买服务、垃圾处置补贴等方式推动生活垃圾的分类。目前,前端减量可达1500—1800吨/日,占成都全市域生活垃圾的15%—18%。(成都文明网)

  琐碎的小事构成个人的日常生活,个人的行为又反映出整个社会的文明进程。我们每天都在制造着垃圾,但却很少有人意识到,我们也应该是垃圾的管理者。近年来,成都市在垃圾分类上探索出不少创新举措,这一将居民、企业、政府三方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模式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效,全民建设美好环境,更加具有现实性了。

   对于居民而言,由企业工作人员或志愿者上门服务收取垃圾,减轻了居民在垃圾分类上的负担,为他们带去了便利,这更有利于每一位居民都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对于这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而言,企业、政府给予的额外奖励,让他们对这份有意义的工作又多了一份积极性;对于企业而言,由政府购买再生资源,使企业获得更多盈利。“绿色地球”创始人郑皓元就曾说,“前期,我们生活垃圾分类的配置等硬件的购买,这些重头都由政府财政买了单。3年采购期结束,7年继续服务,虽然政府财政购买我们的费用每年递减,但我们以市场化的方式仍是盈利的。”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街道上设立的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而垃圾车来收取时,将它们全部倒在了一起。可见,即使普通民众做到了垃圾分类,但最后依旧没有任何变化,所谓垃圾分类,就成了笑话。试想,如果终日只是把“垃圾分类”挂在嘴边、浮于表面,如果让居民感觉到分类扔垃圾终是“无用功”,又如何将“青山绿水”的环建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必须承认,在垃圾分类方面我们还是初学者,我国的垃圾分类之路任重道远。成都市这一新举措无疑为我国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提供了新思路,将建设“青山绿水”的价值观内化于生活深处,落脚在每个公民的一言一行里。但我们仍需去探索一条道路,构建一套适合中国社会实情的完整的垃圾分类体系,要将社会各方紧密连接起来,否则上述场景还会继续上演。

  普及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居民的环保回收观念,这不是一件易事,恐怕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完成。推行垃圾分类,除了政府要做好分类处理的设施规划建设外,更需要每一个居民尽到垃圾分类的责任。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难度大、费时间就不去做,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是绿水青山的享受者,更是建设者。垃圾分类,人人可为,人人要为!(武侯区评论员 李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