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戏曲进校园还要“年轻态”

发表时间:2017-08-09 08:4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戏曲传承发展,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日前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8月8日 新华社)

  戏曲和曲艺一样,都是传统艺术,属于人们眼中“老旧慢”类型的文艺形式。而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属于年轻的群体,他们如八九点钟的太阳,对一切新生事物充满着好奇。戏曲进校园,当老旧慢艺术与年轻人相遇时,必然要有一个融合和适应的过程,戏曲需要“年轻态”。

  形式要“年轻态”。节奏要快、形式要新、效果要震撼,这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欣赏习惯,这也是为什么歌曲、舞蹈等节奏感强的艺术形式大受欢迎的原因。因此,要想引起学生的注意,首先要在形式上让学生产生好感,不讨厌就可能拉近距离。比如说利用影视剧的形式叙述一个故事,但演员多用戏曲艺术家,既能唱出来,又能让戏曲展现得更流畅;再比如说“混搭”,京剧和昆曲混搭、豫剧和黄梅戏混搭等,让老段子唱出新味道。

  剧目要“年轻态”。虽然很多经典剧目传唱不衰,但剧中所表达的思想久远,年代感太强,让人产生疏离感,年轻人提不起兴趣。我们需要更多反映新生活、讴歌新时代的作品创作出来,要让广大学子对新剧目感兴趣,至少不排斥,继而才能产生好感,最终真正理解和接受这项传统艺术。不过,剧目“年轻态”不是目的,而是循序渐进培养年轻人对戏曲认知和感情的重要方式。

  演员要“年轻态”。我们不否认老艺术家的精湛唱功,但他们所展现出来的风貌和舞台风格确实有些传统,甚至可能与年轻人的审美格格不入。我们需要培养一大批更加年轻、更加懂得抓住学生心理的年轻演员,用更年轻表演手法吸引到学生。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学校组建戏曲社团,开设戏曲表演课,让学生尝试自导自演自己的戏曲作品。

  戏曲年戏化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留戏曲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改变戏曲表达的形式、创新内容,让其表现得更加活泼多样。无论有多少改变,戏曲的本质不能丢,不能在进校园的过程中失掉传统的神韵。(大邑评论员 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