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国学经典的“打开方式”

发表时间:2017-12-14 11:1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学习国学经典,重在义理。义理的研究,我们从未间断,但公众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却一直不太高。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国学经典的“打开方式”不尽如人意。

  社交媒体的存在,已经是一种常态。任何事物,一旦接通了互联网,绑定了活生生的粉丝,阳春白雪也就化身为下里巴人了。国学经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仅有的一些宣传活动也无外乎穿穿汉服,朗诵朗诵几首诗词,影响范围始终逼仄。但近来主流媒体推出了虚拟现实体验、数字化微信平台、各种国学经典的公众号,多款与国学经典有关的手机应用也上线,并且频频刷爆朋友圈……多层次、多渠道地有效面向公众,人们发现,国学经典找到了“正确打开方式”。

  这个“正确打开方式”不只是与公众简单互动,拉近距离,而是让国学经典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变“粘稠”。在更多层次的共享中,国学经典的形态实现了丰富和再造。国学经典不再只是校园里的咿咿吖吖,而是融入国人生活的一种随性与自然。

  国学经典就像一个生命体,只有跟人建立了紧密的共生关系,才能不断进化。人们通过社交媒体,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国学经典、讨论国学经典,使国学经典成为“活的国学经典”、“行走的国学经典”。只有当国学融入了现代人蒸腾的生活,它才能再发新芽。通过了解、欣赏和传承,今人分享着古人对人文素养的理解,以及他们的情感和想象力。我们敬畏国学经典,正是因为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藏着也许我们还未充分认知的情感性,而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古老和晦涩。

  “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国学经典理应与人共同进化。在这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的信息时代,国学经典可以多一些“打开方式”,人们会发现总有一种方式是适合个人的。

  曾几何时,我们欣喜于社会日益高涨的古典文化需求,但也困惑于雷声大雨点小的各种宣传活动。我们只有与公众建立起共生共长的关系,国学经典才会焕发活力,文化传承才会薪火绵延。(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