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春节的“变与不变”折射进步的中国

发表时间:2018-02-07 09:3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排队买票、堵在路上、磕头红包、鞭炮齐鸣、春节晚会......这是以前中国春节的样子。但近年来,排队的人大幅减少了,堵在路上的情况不多了,电子红包流行起来,鞭炮不再是春节的标配了,春节晚会不再是必看的节目了。春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俗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玩法。

  据此有人说,年味儿淡了。因为在他们看来,春运的氛围不浓烈了,没有鞭炮就少了空气中的硫磺味儿,电子红包也缺乏仪式感,手机成主宰了春节。这样的春节既不热门,也没味道,不是传统春节该有的样子。而且,还有一大批人选择留在大城市,甚至将家人接到外地过年,更让春节变得冷清了。从这个层面上来看,年味儿确实淡了。

  但如果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则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时代进步了。笔者相信,如果是一千年前的古人穿越到现在,看到如此丰富多彩的生活,恐怕也不想再回去过年了。今人过节的方式更多元、更环保,人们不再拘泥于固定陈旧的形式,而是寻求更多的新鲜感,把创新思维带进了春节年俗。在对比中才能感受出年味的增减,但这种感情的思维未必就是科学的标准。以前是没得选,集中力量才能过好春节,所以就显得有味道;现在是选项多,不必把乡里乡亲都聚在一起就能过年。以前人们围着一堆火,就把岁守了;今天人们在酒吧里、餐桌上或者电影院,就把年过了。

  当然,春节在改变中仍有坚守。无论是回家过年,还是异地过年,团圆的主题没变;无论是在家,还是出门旅游,春节的仪式感没变。春节是阖家欢乐的日子,是休闲娱乐的日子,是传统文化古今一体的日子,春节的内核没变,所以不管有多少外在形式变换,又出现多少新的年俗,春节永远都不会远走。

  如果仍然过节的方式仍然停留在过去,如果没有一丝新鲜的东西走进来,说明中国社会缺乏流动性和创新性。可喜的是,中国春节在固守精神内核的同是,还在形式上与时俱进,它比以往的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社会评价也更加人性化。春节的变与不变折射出一个进步的中国、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一个更加自信优雅的中国。(武侯区评论员 孔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