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文物“戏精”让历史更有戏

发表时间:2018-05-21 10:0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的博物馆都会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纪念活动,在活动中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进而了解文物、爱上历史,让博物馆能够真正地发挥好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博物馆在我们普通大众眼中,曾经一度是阳春白雪般的神圣且神秘的存在。它的存在,似乎只是为科考工作者和历史爱好者们提供的“精神乐园”,而与绝大多数市民群众却有着历史般悠远的距离。作为“门外汉”,如果没有专业的讲解,我们似乎也的确看不懂文物背后的故事和价值,更感受不到文物的趣味性所在。既带不来愉悦感,又激发不了兴趣,更不懂其中的奥妙,文物之于我们,又何谈了解?何谈亲近?

  对此,文化、教育等社会各方也一度产生过彷徨和忧虑。面对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史所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宝贵文物和厚重历史,今天的人们却越来越读不懂、越来越疏远、越来越陌生,这对于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文化的危机、发展的危机。

  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而铭记历史的前提是要了解历史。深居于博物馆中的文物就是我们了解历史、学习历史、触摸历史、看懂历史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它们从历史中走来,穿越了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岁月风尘,把一段段人类发展历史长河中不为今人所知的故事带到了今天。文物是有表情、有语言的,历史也是有温度、有色彩的。这些表情、语言、温度和色彩,如果仅仅是由少数专业人士才读得懂、参得透,那么文物的价值就大打了折扣。文物,还是要走近大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光彩。

  我们今天所倡导的让文物开口说话、不要千馆一面等理念,都是对历史的一种与时俱进的科学认知和开放创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首都博物馆时所说,“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今与史密不可分,今天的我们离不开对历史的深刻了解和准确把握,只有知史、懂史,才能以史为鉴、以史为镜,进而正确的把脉今天、面向未来,这是历史给予我们的自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智慧。

  连日来,一波重磅来袭的文物戏精火遍了朋友圈,引发了公众的点赞热议狂潮。人们对于这种几近魔性化的创新赞不绝口,称这种甩开了往日严肃脸的文物有了时尚感、生命力,很多人也因此对视频中所出现的全国七大博物馆中的“主角”们产生了渴望一睹芳容的极大兴趣。这就是创新的力量,古老的文物,只有融入了时代化的创新,才会在今天剥掉尘封的外壳,绽放其素有的魅力和魔力。 (新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