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守护方言也要尊重原著

发表时间:2018-06-22 15:3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有媒体报道称,上海小学二年级的语文课文第24课《打碗碗花》(李天芳著散文),原文中的“外婆”全部被改成了“姥姥”。有网友晒出女儿7年前的课本,那时候还是“外婆”,并未做改动。很多人不解,教材中为什么要把“外婆”改成“姥姥”呢?有网友找出了去年上海市教委针对这一问题的答复。上海教委认为,“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属于方言。(6月22日《新京报》)

  如果你的文章有幸被纳入教材,想必是极其高兴的;但如果你的文章被有条件地选进教材,比如要改动某些称谓、章节等,想必你会感到非常的沮丧。近日,在上海版小学教材中,一篇名为《打碗碗花》散文中的“外婆”全被改成了“姥姥”,据说是因为保护方言的需要。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确实需要保护。在笔者朋友工作的地方,有很多创一代来此发展,但因为在此工作的人大都来自五湖四海,大家一律说普通话,孩子们在这种语言氛围中长大,普通话就是他们的方言。但当有人问起这些孩子是哪里人时,他们却感到莫名的苦恼,因为无论是本地话还是家乡话,这些孩子全都不会说。没有方言的滋养,身份认为感就会缺失,或者就没有了特定的乡愁。对于流动剧烈的中国来说,保护方言很有必要。

  不过保护方言还可以有更好的形式,笔者认为通过修改教科书的方式保护方言有些不妥。如果是有伤风化的语言,大可以通过修正后采用,但诸如“外婆”和“姥姥”这样无关痛痒的称呼也要修改,未免是小题大做了。而且方言的形成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方言基本都是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改进和扬弃而来,并不说我们现在的方言就是原汁原味古语。因此,以保护方言的名义修改教材,这个理由站不住脚。

  守护方言也要尊重原著。很多名家的文章都有没有严格法则遵循,更多人是洒脱随意,而正是因为这些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才让文章显得更精彩。太过于整齐划一的做法,会让语言失去风采和神韵,也让汉语表情达意的功能打折。每种表达方式都有作者的考量,那既是他们独特的印记,也可能是独特的时代语言。(温江评论员:温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