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城市建设当平衡好“有”和“无”的关系

发表时间:2018-08-06 15:3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几千年前老子就指出建造房屋当平衡好“有”与“无”的关系,“有”和“无”才能共同构成宜居的屋子,其中“有”是指四壁和门窗等硬件,“无”是指为居住留出虚空的部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今天,这样的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城市建设理念。

  具体来说城市建设理念中的“有”是指高楼大厦、地标景观;城市建设理念中的“无”是指干净整洁的街道、和谐有序的环境以及文明向上的风气。一直以来关于探讨城市建设“面子”和“里子”关系的话题甚嚣尘上,实质上这就需要在城市建设中做好“有”与“无”的辩证法,让促进经济发展与实现人文诉求并驾齐驱。

  但是近年来在城市建设中屡见不和谐现象,片面注重经济效益和美观效应,沉溺大建设、大工程,忽略管理中细枝末节的问题,“无”的价值被束之高阁。正如,平坦宽阔的马路频演“拉链门”,突然坍塌制造“走路死”;野蛮施工“3天挖断7根电缆”,引发“大家的命都是空调给的”无奈追问;道路因不同需求反复“开膛破肚”,给城市交通和形象大打折扣。此类问题在不断拷问着城市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水平,实则隐藏着“大民生”,长此以往城市建设自然难以为继。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应发挥好“无”作用,着力打造和谐有序的城市人居环境,留足城市公共空间,维持好生产和生活的“生态”平衡。展现良好的市容市貌并非易事,需要发动各方合力久久为功。一方面要转变城市治理思路,重点整治城市治理中看似“边角料”问题。“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同时需要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化,做好事前预控和事中防控,强化事后处理,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拓宽城市公共空间,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不断丰富城市人文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底蕴,在遵循共享共治发展理念下,增加城市居民的归属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同时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还应积极创新城市治理思路,充分利用好城市有限的空间,更好平衡好“有”和“无”的关系。诚然当下城市治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众多,然而碰到问题绕道走或缩水并非明智之举,因而唯有在城市建设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方能让有限且宝贵公共空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正如广州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契机下,将各类水管电缆迁入地下,解决了杂乱无章的埋线乱象,无形中为城市发展留足“余地”。上海为被“蜘蛛网”遮住“眉目”的老建筑实施架空线清除工程之时,给“居民留出午休时间”让民生工程更民生,因而几个月来受到市民扰民投诉为零。

  我们真切期盼,城市建设的管理者能够做好“有”和“无”的辩证法,下足“绣花功夫”力求精准精确,给城市适当“留白”的空间,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韩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