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三方合力”助推“融合教育”落地生根

发表时间:2019-01-04 18:0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20年时间,广州市少年宫试图传递一种温度。这里每周向社会提供2000个公益性免费学位,专门向有视力障碍、心智障碍这样的特殊青少年敞开大门。这里有国内首个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组成的融合艺术团,登上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的舞台。(人民网) 

  “我们只是创造一个融合的环境,让这座城市多一些包容”,广州市少年宫以平等和尊重为前提为广大的特殊孩子建立了良好的教育教学平台吸引了笔者的眼球。相比于不少地区干预性的帮扶和矫正而言,这样的方式其实更容易被特殊青少年及其家庭接受。 

  作为存在心理或生理障碍的青少年来说,其学习能力较弱,表达能力不足,但是对事件的敏感度较大,遇到问题时容易出现情绪偏差,甚至产生恶劣的后果。因此在融合教育上就必须不定期加大对特殊青少年的走访交流,要让他们感受到的不是自己需要被关爱,而是自己值得别人爱,要让孩子们从正面认识自己,在自我反思中提升对教育的认可,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扩大身边的朋友圈,真正的去融入到学校、家庭和社会,而不是避重就轻纯粹的去谈理想信念和差异化。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融合教育其实亦如此。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的方式并非特殊关爱,而是让孩子在交流中感受到尊重和认可。对于一些地方学校而言,常常混淆了融合教育和精准扶贫的概念,单纯的把特殊的青少年看成弱势群体,以为要求其他学生给予特殊群体关爱是一种心理上的帮扶,其实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让特殊孩子摘掉“特殊”二字,反而使其久久不能和其他同学正常相处。 

  融合教育重在“融合”,以学校为主体建立完善的工作室,注重特殊学生的差异化教育,激发特殊青少年的兴趣和热情固然重要,可是在建立基础的融合教育资源中丢失了融合教育的核心思想,单纯的将融合教育的受众者看成特殊青少年,那么这样的融合教育只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很难真正的达到预期效果。因为在以人为本的融合教育中,最不可或缺其实是同学之间的接纳,只有同学们肯定了特殊青少年,才能以鼓励的方式真正的改善特殊学生的自卑感、受挫感以及反社会感,让这些被折断翅膀的天使真正的融入到大家庭中。 

  别以为与人沟通那么简单,从别人的表情上能感受的东西未必就是我们所谓的“眼见为实”,用心去揣摩孩子们的内心,让更多人认可和尊重特殊青少年,并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的三方协助让特殊孩子摆脱生理和心理的局限,这样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融合。(郫都评论员 赵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