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非遗传承应多一些“驴敢当”

发表时间:2019-01-09 07:1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刚一开年,在甘肃省庆阳市肖金镇肖金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里,妇女们将花布、内衬和画纸平铺好,开始赶制“驴敢当”。现在,这款以小毛驴为原型的香包已经远销国内外,供不应求。常年销往美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家。(1月6日新华网)

  据了解,庆阳是中国传统香包刺绣发源地之一,这里曾出土过距今800多年的香包,被称为“中国香包刺绣之乡”。庆阳香包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在传承过程中,古老的香包遇到了发展瓶颈,因为造型呆板等原因,尽管当地人都是把香包当作小礼物来送,但年轻人喜欢的不多,而原始的小毛驴香包连小孩子都不喜欢。

  而“驴敢当”的出现,就是非遗传承创新的结果。据悉,被评为非遗传承人的刘兰芳,2013年带领团队,对小毛驴香包进行二次设计,先后改版五六次,并为新款“小毛驴”香包取名“驴敢当”,其造型夸张,灵动可爱,并尝试将香包古艺和时尚新需求进行对接,从而赢得了市场。而且相关产品还走出了国门,常年销往美国、德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家。

  “驴敢当”的成功之路,无疑值得学习借鉴。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一组数字最能说明问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当地挖掘、保护、复制了500多种庆阳香包,辐射带动周边村落4000多名妇女,年销售量30万余个,有超过五万名庆阳妇女从事这种手工艺制作。由此可见,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多大。

  二是坚持不懈的创新。让非遗遇上创新,才能让老手艺不失传,才能让非遗产品焕发新活力。正如非遗传承人刘兰芳所言,“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香包要想在市场上‘吃得开’,必须要创新求变,才能避免人走技失,让古艺新传。”的确如此,抱着老观念、吃老本,再精湛的传统技艺也有可能会式微,乃至于被时光湮灭。

  三是离不开人才的不断注入。实现古艺新传,人才是根本。要让更多人关注与参与传承非遗,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效益是核心。而“驴敢当”正是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比如,许多贫困妇女从中受益,才促进了这种手工艺制作的传播与传承,也就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这就是多赢之举。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人类文化遗存资源,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传承下去,不仅仅需要手艺人的坚守,更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 。一个小香包的嬗变之路,无疑给了后来者以启迪。期待非遗传承中,能够出现更多的“驴敢当”。(简阳评论员:杨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