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运营自助图书馆需要“大智慧”

发表时间:2019-06-28 22:2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有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市民想借阅图书,不必跑图书馆,不受图书馆开、闭馆时间的限制,在街边的一台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就能完成借书、还书、办理读者证等相关服务。早在2011年,24小时自助图书馆就出现在海南三亚街头,到2012年11月份,三亚共建造了18台24小时自助图书馆。然而记者近日走访三亚多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发现大部分自助图书馆无人问津,使用率偏低。有市民表示“自助图书馆可有可无”,有的市民甚至不了解24小时自助图书馆。(据6月25日《工人日报》)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是一个长久的文化工程,对涵养一个民族的品质有重要意义。如今距离2006年中宣部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有13个年头,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下,公共阅读服务设施随处可见,一些省市还完成全民阅读的立法工作,人人参与阅读的氛围已经越发浓烈,“手不释卷”也嵌入许多人的生活,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自助图书馆属于“身边图书馆”,本身存在的价值毋庸置疑,对方便市民阅读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对推进“书香城市”建设也大有裨益。然而,许多城市的自助图书馆在运行期间,普遍都遇到或多或少的困境,像三亚大部分自助图书馆无人问津、使用率低而成为“鸡肋”的现象,在很多城市存在,并没有达到应有的社会效益。正因如此,2016年广州市天河区就将13台自助图书馆全部撤掉,也曾引起市民的一片唏嘘之声。

  从当初红红火火到如今一片凄凉,自助图书馆的命运一波三折,是多种因素叠加导致的。一则,随着智能手机一统天下,市民的阅读载体有了更多元、更便捷的选择,阅读行为的改变,对杂志、图书等传统阅读产生了巨大冲击;二则,自助图书馆因为空间限制的天然缺陷,图书种类和数量和市民的阅读选择有很大差距;三则,公共服务不完善,后期服务管理上有点粗放,满足不了市民的阅读诉求。

  自助图书馆成“鸡肋”,倒逼相关部门在管理上发挥“大智慧”。要让自助图书馆真正成为城市午夜里“最温暖的灯火”,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对自助图书馆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市民了解自助图书馆的功能,以及它对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城市品质的作用,在心理上激起更多人的共鸣;另一方面,在公众对文化需求不断提升的背景下,自助图书馆的外延应该拓宽,应该定位在打造“网红书店”的层面,吸引更多市民特别是青年的青睐;第三,自助图书馆的“硬核”还是在书的种类和质量,相关部门必须具备问题意识和互联网思维,建设好只是第一步,后续的投入、管理和服务必须完善。

  令人欣喜的是,在很多城市可有可无的自助图书馆,在深圳却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数据显示,在“社区申请、政府审核”的基础上,深圳已有295台自助图书馆遍布城市街区,并和全市公共图书馆实现了“统一服务”和通借通还。而湖南永州的5座自助图书馆在原有概念上进行了升级,馆内不仅配置纸质图书2000-4000册,而且环境安静舒适,配有空调、座位等设备,市民凭本人二代身份证在门禁感应器上刷卡即可进入免费阅读,如需外借,市民凭“借阅证”就可在自助借还书机上自助操作,完成借还流程等。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阅读是城市文明的标志。期待自助图书馆能永远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担当起全民阅读的重任,让城市每个角落都充满屡屡书香。(简阳评论员: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