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别鄙夷“土味春晚” 它同样滋养乡土

发表时间:2020-02-02 14:5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近些年流行“土味春晚”,说它土,是因为大概率登不了大雅之堂,舞台也没有专业演员,或者是一些不入流的演员在表演,总之,艺术水平不高,它还有另外的一个名字叫“民间春晚”。但别看艺术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些俗不可耐,它却受到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广泛喜爱。在每个春天前后,这些“土味春晚”流动在小镇小村的各个角落,给欢声笑语。

  “土味”也是文化味。有人认为乡村文化不够好,觉得它土里土气,甚至鄙夷它。笔者觉得这是偏见,或者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愚见。“土味”是个相对概念,在殿堂级的歌唱家、舞蹈家眼里,乡村歌舞都是凡品,但在乡村群众眼里,这是让他们快乐的源泉。我们浩瀚的文化里,不止有阳春白雪,还有浅吟低唱的下里巴人。文化的定义不是狭隘的、偏见的,而是博大的、客观的,土味也是文化味。

  乡村有“文化沙漠化”的趋势。长期以来,大量年轻人进城,乡村文化主力流失,短平快的网吧、KTV等文化产业趁机攻城略地,成为乡村文化输入的重要渠道。但这与集戏曲、歌曲、舞蹈等多元文化形式的民间春晚没法比,长期留守的老人们融不进来,逐渐被边缘化,乡村的文化赤贫化严重。

  “土味春晚”不妨多一些。有一句话叫“聊胜于无”,“土味春晚”也是文化,更何况,老乡们不嫌弃,甚至还有些热衷,排节目、看节目远比喝酒赌博来得更有意义。年关时,政府应该多组织一些“送戏下乡”等文化惠民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政府的温暖,又增添浓浓的年味,还受到文化的熏陶和滋养。

  当然,那些常年在外的人,如果不能为故乡的春节助力,也不必给它“撒盐”。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回乡过年,推动村里的精神娱乐活动出彩出新,既保留传统的美好习俗,又让春节习俗与时俱进,同时带给留守者们清新的文化气息,这样的乡村不仅不会荒芜,甚至能凝聚强大的让山乡巨变的力量。

  乡村不是被遗忘的角落,文化的雨露需要一体洒落,对症下药,让喜闻乐见的乡土文化去愉悦、去滋养干涸贫瘠的土壤,是当前乡村建设的题中之义,也是春节的一份厚礼。(武侯区评论员:孔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