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让公筷成为增进感情的新讲究

发表时间:2020-04-01 11:4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新冠肺炎疫情正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从前在很多人看来是“穷讲究”的用公筷,也成了“新时尚”。疫情让人们拿起了公筷,但也要认识到,使用公筷是防疫的需要,更是享受高质量生活必不可少的健康用餐新方式。

  中国人用了千年的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被赋予了很多的含义,承载着分享食物、相互关爱的礼仪与亲情。一桌子饭菜,大家一起夹着吃,显得热闹、不生分。亲朋好友来了,把好吃的夹给到客人碗里,这是待客的礼数;家里长辈为儿孙夹菜,这是疼爱。一直以来,这样的饮食习惯似乎没什么不好,但事实是,“公筷”和“私筷”不分,热情和关爱中,隐藏着危险。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50%的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幽门螺旋杆菌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致病菌,可以引起胃溃疡和胃癌。中国约有六成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幽门螺旋杆菌的大量传播,跟不用公筷的用餐习惯有很大关系。这还只是筷子传播的病毒之一,还有甲肝、手足口病、感冒等,也可能通过沾在筷子上的唾液传播。

  从这个角度来说,带着传染病菌的筷子,就成了致病的帮凶,而那些原本是一番好意的夹菜举动,也因为缺乏常识或是不以为然,对他人的健康造成了危害。尤其是一家人之间,因为经常不用公筷,往往是一人患病,其他人都被交叉感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的健康,使用公筷也被更多的人接受。在很多餐厅,上桌就一人标配两双筷子,“公私分明”,让人感受到贴心的服务。但仍然有人认为,用公筷是有身份的人的讲究,平头老百姓不讲这个,反倒是一桌人用了公筷才失了礼节。殊不知,当大多数人对健康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少数人的用餐习惯却还停留在昨天时,餐桌上不计较,也只是礼节性回应。这才是真正的失了礼数。

  对不用公筷的固执己见,对新的健康生活方式不接受,往往因为抹不开面子。其实使用公筷,未必会在客人面前丢了面子,相反,主动为客人提供公筷,为客人的健康着想,反倒显得主人的细心,是更加周全的待客之道,更加让人感受到尊重,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过去,人们没有意识到用私筷夹菜的坏处,所以也不能说以前的用餐方式就是错了,现在,大家知道了用公筷的好处,就要把这种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下去。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形势向好,餐饮行业恢复营业后,聚会聚餐会逐渐增多,更要主动把公筷用起来,避免出现交叉感染,造成疫情的反弹。

  好风气得靠引领。当前很多地方党员领导干部正在带头“下馆子”,在引导消费的同时,也不妨把使用公筷的示范做起来,让科学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餐饮店除了拉开餐桌的距离外,也得主动给客人提供公筷。学校也要通过网课等多媒体教学,做好使用公筷的学校教育,让文明用餐习惯从娃娃抓起。

  病从口入,这些年吃出来的毛病不少,使用公筷,关系到每个人的高质量生活,一个小小的改变,就能为家人和他人的健康带来更多的保障。每次大灾大难后,人们都会感叹,珍惜生命、珍惜健康比什么都重要,那么,疫情过后,不妨把健康的用餐方式坚持下去,让公筷成为增进友情、体现亲情的新讲究。(龙泉驿区评论员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