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让“临时约定”成为“长效机制”

发表时间:2020-04-01 12:5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抗疫以来,全国各地的群防群治取得显著成效,为控制新冠肺炎感染做出巨大贡献。很多极具实用的“临时之约”被制定出来,一些具有文明行为性质的约定,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 

  文明创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很多精细化的管理措施,而抗疫的很多“临时约定”能被吸收进来。像北京市就拟将“感冒应当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手帕或袖肘遮住口鼻”等条款写进《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经历防疫的过程,让国人实际上已经认识到这些行为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履行已经具有强大的共识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把临时约定转化为长效机制,让这些文明行为能够逐渐成为生活习惯,从而推动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深入开展。 

  长效机制比临时约定更为重要,让已经付出的管理成本,高效率转化为未来资本。我们的抗疫取得成果并非轻而易举,而是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代价,这些成本都是社会财富。如果我们仅仅立眼于临时约定,而不懂得如何转化成果,那么疫情结束就会放弃那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措施。显然,这是相当愚蠢的干法,甚至可以说是愚昧。 

  文明创建是高效的创建,而不是低效的重复,甚至是浪费式。只有把临时约定转化为长效机制,才是对全民性创建的负责任态度,也是对宝贵社会资源的合理应用。所以,各地要利用抗疫的契机,抓住成果促进转化,把“红白喜事一律简办”“提倡公筷公勺”“网络不信谣不传谣”等及时写入村规民约、社区公约。 

  把临时约定转变为长效机制,还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让群众在疫情背景之下,深刻理解这些文明行为的重大涵义,也能够积极主动配合落实,从而加速各种文明习惯的养成,可谓是皆大欢喜。(大邑评论员 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