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扶危济困就该“授人以渔”

发表时间:2020-05-25 10:1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荣

  5月20日,山东济南90后创业老板任晓猛将自己的油条店,送给11岁白血病男孩的爸爸经营。3年前,男童张思豪被诊断为白血病,父母东拼西凑花费50万元给孩子治病。目前,张思豪还需要30万元进仓移植骨髓费用。任晓猛认为,给男童爸爸捐再多的钱,不如教他们一门赚钱手艺,这样,男童在治病同时,他的父母还有收入。男童爸爸称,他接过此店经营13天以来,每天约有600-800元收入。(5月20日《齐鲁晚报》)

  这个小伙“授人以渔”的扶危济困方式,对这家人的帮助同样巨大。孩子的父母凑到的50万元钱,最多只能解决当前无钱看病的难题,但这家人的日常开销和将来的生计,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位小伙将油条店交给孩子的爸爸经营,在经营的过程中学会了管理、掌握了手艺,这个家庭不仅现在有稳定的收入,将来的生活也有了着落。

  解燃眉之急,应该集中于一“点”来济困。远水不解近渴,无钱看病等现实难题就摆在眼前,假如这一关都不能过去,以后的事就无从谈起。正因如此,给予一次性帮助,成为当前扶危挤困十分普遍的现象,比如看病急需多少钱就筹集多少钱,至于以后的事则很少考虑,这就是对“点”济困的典型例子。

  然而,若想立足长远,扶危济困则需成为一条“线”。当事人走出了眼前的困境,虽然大的难关已经克服,但或许仍没有完全走出困境。拉了一把之后,不忘送上一程,既有“点”上的帮助,又能从一条“线”入手,使帮扶不再仅仅集中于一“点”,而是长期携手同行。这样的长期帮扶为当前所缺乏,因此,爱心人士、爱心企业等在设计济困规则时,应该考虑推出更多长远打算。

  在笔者看来,更加科学的济困模式,还应该形成一个“圈”。近年来,网络众筹引发了不少争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点却极容易被忽视,概括而言,就是济困没有形成一个圆形的闭环,导致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比如,网络众筹只注重对当事人给予单边帮助,却不注重当事人将来有机会时回报社会,给家庭条件尚好者钻空子发起众筹以机会,也引发了“网络众筹是救急还是救穷”的争论。帮助他人当然不应该期盼回报,对于真正的弱势者理应一帮到底,不能让他们背负压力。但是,当受捐者隐瞒财产,或者将来的经济条件明显改善后,他们其实有能力回馈社会的,假如在这些情况下,让他们有义务用对等的资金反馈社会,使济困形成一个闭环的“圈”,借网络众筹单边揩油就会无利可图,失去操作空间。

  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这是扶危挤困的一种进步,从“点”到“线”,然后再到“圈”,则是方式的一种完善,将使慈善捐助的规则更加科学合理,也更少出现纷争。完善这一规则或非易事,但值得探讨与尝试。(简阳评论员: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