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勿让改编经典沦为“毁经典”

发表时间:2021-09-28 16:4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近日,网红小潘潘乱改黄梅戏《女驸马》的选段,引发网友热议。央视六套电影频道随即发出黄梅戏的原版视频,并配文“百听不厌”,表明了立场。不少黄梅戏的表演艺术家也跟上步伐,把真正的黄梅戏,带到大众面前。

  据报道,网红小潘潘是音乐科班出身,事实上是有“好好唱歌”能力的,但为了快速博取关注,用造作的唱腔演唱经典、吸引流量。这也更加反映出了“流量”经济的畸形之处——很多博主故意拍摄一些明知会使大众不舒服的视频,借助“挨骂”的方式,达到其吸引大量关注的目的,可谓毫无底线。

  近年来,借着“改编”名义吃经典热度的现象屡见不鲜,声势造得很大,然而一经观众检验,便令人大失所望。《天龙八部》《流星花园》等经典影视剧历年来不断被翻拍,但总体评价却是屡破下限,不得不催人深思:创新经典真的只能走下坡路吗?

  其实不然,央视出品的《典籍里的中国》,让古代人物与现代人展开深度对话,令人耳目一新,很多青年人由此了解历史、爱上历史。可见,只要是精心打造,依托恰当的形式,是完全可以实现让经典焕发新生命力的。

  赵丽蓉老师的小品《如此包装》中,老板为了吸引客人,要求她采用“时髦”的唱法演唱评戏,她多次尝试后,无奈吐槽道:“这么包装简直太难受”“这就是不让好好说话”。有人说我们应该接受多元的文化,过分强调严肃性有矫枉过正之嫌。但笔者认为,这是在模糊“差异化”的概念,差异的前提是充分发挥文艺价值,而非“变现价值”。

  经典在不同时代要想大放异彩,一定离不开改编,但改编应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设计的“新外衣”——如古装与现代装之区别,穿衣的“人”应始终是正直善良勤勉的。“削足适履”式的改编,无异于“毁经典”。国家想尽办法全力保护的文化瑰宝,也不应任由心怀不堪目的的人破坏,社会流量也不容许这些“歪门邪道”占用。

  类似的乱改乱拼,看似新潮、看似创新,实则已让艺术背离原意、失去原味,于经典而言是损失,于大众而言是糟粕。我们应在尊重审美差异的同时,全力保护和传播经典文化,让真正的艺术浸润、惠及更多人群。(郫都区评论员 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