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精神文化产品要更多惠及老人

发表时间:2021-12-07 15:2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 里

  晚上9点多,67岁的郑君荣百无聊赖地按着遥控器的按键,青春偶像剧、综艺真人秀、文化类节目……各种内容随着电视画面的切换轮流闪现。不过,这一切似乎难以引起这位老人的兴趣,“要么看不懂,要么离咱的生活太远”。(11月10日《光明日报》) 

  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报告,预测到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4%,老人们的现状受到各方的关注。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养老保障被有条不紊地落实,老人们的吃喝住行已经得到良好满足。但美中不足的是,各种精神文化产品对老人的服务还相对欠缺,软性的制约并非仅仅靠资金投入就能解决,而是需要整个社会引起足够的重视。 

  精神文化产品要更多惠及老人,要有系统化的“顶层意识”,由上至下的部署下来。现在的公共文化空间,无论是乡村还是农村,整体的侧重点还在于满足年轻一代的需要。甚至,有些文化设施没有老人出入的专属通道,腿脚不便的老人进门都要花费不少的力气。可想而知,老人要享受精神文化产品并不容易,不平衡性时刻存在。因此,我们在规划城市创建工作的时候,需要更多地考虑到老人,在打造文化设施的时候更多植入服务。 

  精神文化产品要更多惠及老人,需鼓励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倾向,生产更多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作品。老年人的户外活动大量减少,居家看电视、看书报等文化消遣成为主流,然而适合他们的并不多。目前,各类精神文化产品聚焦于消费能力较强的中青年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固然创作精神文化产品有追求商业利益的合理一面,但是文艺工作者尤其是社会团体还要兼顾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到日益增多的老年群体身上。 

  精神文化产品要更多惠及老人,不能“挂着羊头卖狗肉”,而是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内在需求。不能否认,有些别有用心者投机老年人群体,利用噱头来谋求私利。这种“害群之马”必须依法严厉打击,而更多的文艺创作者应该沉下心来,多多接触老年群体。只有接地气的题材,才会反映出老年人的真实生活,也才能获得老年人的共鸣。在各种物质保障不断丰富的前提下,全社会也应该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添一把火,让“老有所乐”成为必需品。(温江评论员 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