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升级更惠民

发表时间:2021-12-17 10:3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从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到文化和旅游部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多项政策都将着力构筑公共文化新型空间作为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12月16日《中国文化报》)

  公共文化空间是散落于城市间的文化环境和精神地标,是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支撑。公共文化空间建得好不好、环境美不美、质量高不高、作用大不大,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新形势,公共文化空间需要应势变革,在理念、功能、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重塑,实现从物理翻新到机理革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审美维度。公共文化空间具有涵养全民美感、抚慰人们心灵的重要作用,自身的个性和美感能够提升文化聚合力,吸引人民群众热情参与体验。公共文化空间在规划设计与建设中,要注重增强可感的形塑力量,以空间之美引导社会之美、全民之美。当然,公共文化空间的美感,不能是突兀的、割裂的,需要融入到周边环境、嵌入到日常生活,不仅仅是形式美的锦上添花,比如上海的“望江驿”系列文化驿站、由老船厂改造的浦东“1862时尚艺术中心”等,就是通过在原有功能上叠加文化属性,贴近市民,弹性动态地走进群众身边,激发群众对美的向往。

  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内涵深度。公共文化空间不是单纯建造,必须立足于公共文化定位、服务群众功能,在基础性、常态性的文化服务之外,注重提升内涵、强化功能。尤其是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呈现出个体性与多样化的特征。公共文化空间要突破单一文化服务和功能设置,全面对接人民群众在信息流通、生活、社交、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提供展览、演艺、教育等多方位的公共文化服务,丰富文创、旅游、体验等多元化的公共文化产品,让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公共文化空间的张力。

  以人民为中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根本特征,也是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公共文化空间要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度,以此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更广阔的空间和更深层次发展,用高质量公共文化为人民美好生活赋能,提升人民精神的满足感和对生活的幸福感,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振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