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红星新闻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非遗传承,唯有多措并举

发表时间:2022-12-28 10:0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付俊豪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推荐工作,申报时间截至12月31日。在推荐条件方面,通知明确,示范基地是指依托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以项目保护为目的,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积极融入现代生活,有效增强项目传承活力,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生产经营主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精神生产的遗留,需要几代人的相传才能够形成生生不息的效果。笔者以为,对于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设,这可谓是保护传承非遗的题中之义,能够有效地形成保护非遗的文化,对各地的非遗传承带来新生。

  确定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让更多的人走进非遗、了解非遗、懂得非遗。每个非遗生产性示范保护基地,都将会成为一座关于非遗文化的示范场地,能够充分讲述非遗的历史,关注非遗的未来发展趋势,读懂非遗传承的每个环节。所以,每个示范基地的认定都必须恪守严格的要求,符合既定的4个标准。可以说,在4个标准中,每个标准都显得相当严格。因为只有不断提高准入的门槛,才能够为接下来群众前来基地了解非遗和读懂非遗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每个示范基地“活”起来才是关键。一般而言,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批准一个并不难,难的则是如何让每个批准的基地能够“活”起来,成为文化的基地和堡垒,这才是关键所在。笔者以为,让示范基地“活”起来,需要两个条件。一个就是有没有充足的“师资”来讲述和传递非遗的每个细节,让前来的听众懂得非遗的价值内核;一个则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不是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与时俱进,能够跟随时代的潮流和节拍实现同频共振。只有两个条件都具备,才能够让示范基地“活”起来。

  不仅需要示范基地,更需要非遗传承的人才。当下,人才无疑成为非遗传承的亟待考虑的现实难题。对于非遗传承而言,人永远是第一位的。没有人才的接棒,传承将会成为空话。有鉴于此,在非遗传承的历程之中,需要我们能够明确一个现实的话题,那就是对于非遗传承而言,需要不断加强人才建设,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来。只有年轻人加入进来,才能够为非遗的传承带来希望。(新都评论员 白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