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在成都市专题调研志愿服务工作,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近年来,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成都市正在加快建设“友善公益之城”。
4月1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在成都市专题调研志愿服务工作,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调研中,甘霖先后来到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和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深入了解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及志愿服务开展情况。他指出,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着眼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创新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要突出对象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供群众最紧迫、最需要的志愿服务。要突出专业化,建立完善培训培养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化的服务。要突出“自组织”,党委政府要探索分类指导的工作机制,在广大社区培育自愿、自我发展的“自组织”,培养社会爱心和志愿服务精神。要突出制度化,全面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推进志愿服务在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康发展,为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贡献力量。
4月16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甘霖在成都市专题调研志愿服务工作,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把志愿服务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努力提升志愿服务水平。调研中,甘霖先后来到成都市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和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深入了解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机制建设及志愿服务开展情况。
武侯区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位于成都锦江河畔,华西坝上,社区成立于2001年12月,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荣誉称号。近年来,黉门街社区创新开展志愿服务网格化管理,构建了“社区网格管理员+志愿服务团队”的服务新模式,形成了从“需求收集-项目匹配-活动开展-积分兑换”的标准化服务流程,有效促进志愿服务持续健康发展;围绕满足群众差异化需求,搭建了居家养老、文化教育、便民利民等多元化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志愿服务全覆盖、常态化发展;通过区域化党建、引入专业组织、培育“草根”队伍等方式,整合辖区内外资源,不断发展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推动志愿服务由“专业化向大众化转变”。社区现有志愿3023人,志愿服务队伍13支,开展“菜宅送”“文化聚落”“奶奶的厨房”等常态化志愿服务项目10余个。
为加快建设成都市“志愿之城,公益之都”的建设,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建设成都市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将活动中心打造成全市志愿服务的“一窗口、两基地、两平台”。自建成以来,成都市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创办期刊杂志,宣传志愿服务精神,打造一些列志愿服务品牌,为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成都市志愿服务活动中心位于成都市锦江区百日红西路355号,背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室内外建筑面积共15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内设“一廊四区六室”。“一廊”即全市志愿者服务工作宣传展示长廊,位于活动中心门廊处,采用宣传栏、LED屏、灯箱、展架、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展示。设有志愿服务宣传展示长廊、志愿服务活动展示区、志愿服务团队宣传展示板、核心价值观活动展示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