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雷锋名医”黄再军修老人公园建敬老院 帮天下儿女尽孝成500多老人共同的儿子

发表时间:2015-11-06 17:0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黄再军,男,52岁,中共党员,成都市龙泉驿区黄再军医院院长。2000年,黄再军从部队转业来到成都龙泉,成立黄风湿医院(后更名为黄再军医院)。在医院临床诊疗过程中,针对空巢老人现象,他开通助老热线,为社会老人提供免费医疗、康复、养老等咨询服务;投资500万元建成四川省首家老年公园,丰富老年朋友的文化娱乐生活;成立民办非企业社会护理机构——龙泉阳光康托苑,首开成都社会养老的先河。现在,黄再军是阳光康托苑敬老院里500多位老人共同的“儿子”,老人们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黄院长比我的亲生儿女都还孝顺,是我们的好儿子。”

黄再军照顾老人

  从来自湖南长沙农村的“不合格”农民,到军营里苦心钻研医术的小兵,从医术精湛的军医到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从独创“黄风湿上下进入阴阳平衡系列疗法”到成为中医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典范,从“人活着是为了让他人活得更好”到“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这中间的距离有多远?一步一个脚印,黄再军用了30余年的时间来丈量并将一直走下去。

  在部队,他曾是“全军学雷锋标兵”、“全国杰出青年中医”,还曾入选“四川十大杰出青年”。离开部队后,黄再军到成都创立了自己的医院。这些年来,黄再军已经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

  然而他在坚持着医生本分、过着最简单生活的同时,又做出了让人惊叹的选择。“赚钱不是为了自己享受生活,而是要回馈社会。”选择正是源于黄再军坚守着的关于“回馈”的信仰。秉承中华民族孝爱的传统美德,黄再军从成功的企业家转身为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的践行者,在给患者治病时,他与众多老人结缘。他开通热线,为社会老人提供免费的医疗、康复、养老咨询;投资500万建成四川省首家老年公园,丰富老年人的文化娱乐生活;成立民办非企业社会护理机构——黄再军爱心护理院,开成都社会养老的先河。护理院里,每个老人说起黄再军都赞不绝口,说他比自己的亲生儿女还孝顺。

  如今,黄再军是成都500多名老人共同的“儿子”,被誉为 “爱心使者”、“雷锋传人”。曾受到江泽民、胡锦涛、李鹏、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回良玉、顾秀莲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06年和2008年,他两度获评“中华十大孝亲敬老楷模”。

成都市助残社会组织为黄再军医院赠送锦旗

  从小兵到名医

  他创造“黄风湿”疗法列入四川非遗

  1982年,黄再军成为了一名通讯兵。一次偶然摔伤后的治疗经历让黄再军对传统医学的神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走上了从医之路。

  为了提高医术,他从不懈怠,走到哪里,就拜师学艺到哪里。在歌乐山,他认识了擅长中草药的何明高老人,一有空就跟着老人翻山越岭,学会了辨药识药;在鹅岭,他以诚心感动了已决意闭门不再收徒的清朝御医第14代传人、中医名家刘少林,并拜于其子刘光瑞名下,深得父子二人关于把脉诊病、对症施治、针灸、推拿、拔罐等医技;在宜宾,他奇遇正骨名家贾瑜德,贾老师不仅破例收下这个学生,还让黄再军住在自己家里,讲课示范、门诊治病都把他带上,随时施教。

  厚积薄发、兼容并蓄,黄再军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和专长的医疗技术,并应用于临床。199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56280部队风温骨伤专科医院正式成立,黄再军也因成绩突出被保送到昆明陆军学院,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军医。

  从军校毕业后,黄再军被分配到成都军区后勤部军事医学研究所,此时他已有5项专利,出版了4本书,并发表论文60多篇。研究所专门为他对外开设了“成都军区军事研究所风湿骨伤门诊部”。1994年,黄再军组建成都军区黄风湿重症肌无力专科医院,形成了有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

  2000年,转业后的黄再军在成都建立了黄风湿医院(后更名为黄再军医院),秉承“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为了病人一切”的宗旨,将近20年刻苦钻研、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而独创的“黄风湿上下进入阴阳平衡系列疗法”,造福于更多百姓。通过中药内服外用、可调式吸罐刮毒、火针、刺血、灸疗、手足熏蒸按摩、循经推拿等综合疗法,医院在肌无力、肌萎缩、风湿、类风湿、中风后遗症、老年性疾病等疑难杂症研究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成为了受患者信赖的“黄风湿”品牌,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黄再军慰问抗战老兵

  从治病到助老

  他将医疗与养老结合开成都社会养老先河

  当医院的发展步入正规后,黄再军将老年事业作为了新的目标,希望利用所学之长,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在临床治疗时黄再军发现,很多老人都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如颈腰椎疼痛、风湿类风湿痛等,“如果他们能在医院里养老,不仅可以治病,还可以实现医养结合。”于是,他在成都黄再军医院里又开办了成都再军爱心护理院,形成集休闲、健身、疗养、保健、康复、临终关怀等为一体的养老、托老模式。运行十余年来,非常受老人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人欢迎,老人们的家人也很放心。

  针对“空巢老人”现象突出的情况,2001年3月,医院成立了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镇助老协会,开通助老热线,长期为社会各界老人提供免费法律、医疗、托老等咨询,开展远程助老服务。2003年8月,医院经批准成立了一所民办非企业社会护理机构——龙泉阳光康托苑,首开成都社会养老的先河,开始了将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2006年5月,黄再军在北京接过了全国首批“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的匾牌,黄再军医院成为四川省首批仅有的两个全国“爱心护理工程”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成为试点单位的“个体企业”,实现了由单一的医疗服务向全方位老龄公益服务的转变。开启了集休闲、健身、疗养、保健、康复、临终关怀等为一体的养老、托老新模式。如今,已有500名老人在再军爱心护理院“爱心楼”里颐养天年。

 

再军志愿者医疗保障队关爱老人

  500多老人共同的“儿子”

  出资500万修建四川首家老年公园传承孝文化

  黄再军是爱心护理院500多位老人共同的“儿子”,老人们提起他都竖起大拇指,“黄院长比我的亲生儿女都还孝顺,是我们的好儿子。” 每年传统佳节之际,黄再军都会逐一慰问住在护理院的每位老人。当看到老人们起床赤脚迎接他时,黄再军主动上前坚持为老人穿上袜子,再送上节日礼物和祝福。

  91岁的张婆婆是是爱心护理院500多名老人中的一位。张婆婆有多个儿女,并且每个都有出息,然而老人的儿女全都在外地工作,老太太一个人留在成都,住在空空荡荡的大房子里,非常孤单。几年前,张婆婆得了肩颈综合症,手抬不起来,经人介绍来到黄再军医院治疗。经过药物治疗以及物理康复,张婆婆的手恢复健康,更重要的是她与黄再军建立了深厚情谊。“你家里也没人照应,就搬过来住算了,我这儿人多热闹,你看病也方便。”听了黄再军的建议,张婆婆马上搬到了医院隔壁的护理院,一住就是好几年。

  不管是私下还是当着外人,张婆婆都叫黄再军儿子,在她心目中,黄再军就是她的亲生儿子。每天黄再军到护理院吃饭,张婆婆都会坐到他旁边,给他“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时还要打“小报告”,说哪个护士上班时间玩手机,哪个护工不太认真,俨然成为了护理院的“行风监督员”。有人来护理院考察、采访,张婆婆也会马上站出来,反复念叨儿子对她好,她能在护理院长住非常幸福。黄再军去上班了,张婆婆就时常看着他的照片发呆,嘴角还挂着微笑,“我看到照片就觉得你在对我笑,想到你下了班又要过来,我不自觉地就笑了。”张婆婆慈爱地说。

  “护理院里,老人们都把我当儿子一样,虽然是我在做公益,但自己从中收获的爱更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我希望所有老年人都有幸福的晚年生活。”黄再军说希望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传承孝文化。

  2005年3月,黄再军个人出资500万元,在龙泉驿区聚宝山上修建了四川首家老年公园,并免费向老年人开放。公园内,一环路可通汽车,二环路可推轮椅,三环路可以登山,集疗养与休闲为一体,非常适宜老人观景聊天、娱乐锻炼。这个专门针对老人的公园设施完备,功能众多,为老人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公园开放至今已经吸引了无数老人前去休闲娱乐。 

  

黄再军看望护理院老人

  走出护理院   他的爱心送给各地老人

  黄再军对老年人的关爱不局限于护理院的老人,他曾亲自将自己开发的路路通散赠送给川西监狱十三监区离监探亲的罪犯,嘱咐他们珍惜回家过节的时间,用路路通给父母洗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孝心。他向服刑人员阐述“三个孝”的观点,“孝”分“小孝”、“中孝”、“大孝”,“小孝”指孝顺父母、长辈;“中孝”,指对不忘领导、狱警的教诲,加强自身改造;“大孝”指,回到社会后,不要忘记党、国家、社会对自己的帮助、支持,要好好做人,报效祖国。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黄再军和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冲进大楼,将全院500多名老人和病人转移到安全的地点,无一人受伤。随后,他组建医疗救护小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抢救伤员捐赠药品,还免费收治了11位灾区孤老。

  2009年,在一次帮扶活动中,黄再军长途跋涉数公里来到成都洛带镇新桥村70多岁的黄大龙家中。黄大龙老两口和两个儿子均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关节不同程度肿大变形,行走困难。黄再军把黄大龙及其家人接到医院治疗,减免住院费、治疗费、药费。使其家庭恢复了生产能力。黄再军先后为孤寡、贫困、残疾老人减免医疗、护理、生活费用20余万元,使许多困难的人走出了困境。

  黄再军先后几十次参加国家人事部、团中央、省青联组织的医疗队,深入到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云南丽江、西藏阿里、广西桂林等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医疗。在缺医少药的偏远山区,他每到一处都被人们包围着,从早到晚手脚不停为群众看病治疗,一天下来累得浑身象散了架。他的心始终沉浸在既快活又沉重的情绪中,山民的贫困和病痛使他叹息、忧虑,他只有不停地为他们治疗才心下稍安;为人们解除或减轻了痛苦,他感到愉快,于是更加卖力地干。他为群众现场看病治疗的照片和事迹,几次刊登在《人民日报》上。

  黄再军不仅自己孝亲敬老,还努力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关心老年事业的队伍中去,他联络了208名社会志愿者,不定期到敬老院关爱、帮助老人。还在成立了一个孝道文化传播中心,投资20万元编撰了一本《孝行天下》,宣传和发展中国孝文化。

“再军志愿者文艺团”开展重阳爱老敬老文艺表演

  成立“再军志愿者文艺团” 做“爱的使者 孝的行者”

  在成都,活跃着这样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常年坚持为老人送去文艺表演,为老人免费进行义诊,为需要帮助的老人送去关爱……他们就是由黄再军于2013年10月发起成立的成都“再军志愿者文艺团”。再军志愿者文艺团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作为载体,台上表演,台下义诊的模式,服务老人、服务社会。

  黄再军出资购置音响、地毯、帐篷、演出车辆等设备,并亲自带领志愿者文艺团开展慰问活动,激励团员做“爱的使者 孝的行者”。 

  在一次敬老慰问活动中,节目刚完,一位76岁的老人来到台前,含着热泪颤巍巍地拉住演员的手说:“这么寒冷的天,你们在地下摸爬滚打,为老人奉献爱心,真的是让我很心疼。我没办法表达我心中的感激,给你们3000元钱,拿去吃顿热乎乎的饭吧。”志愿者婉拒了老人的心意。

  两年来,再军志愿者文艺团由刚开始的一个团60余人,发展到21个分团、3000余名志愿者的队伍。为了给予老人们实实在在的关爱,再军志愿者文艺团下设志愿者文艺演出队、志愿者医疗保障队、志愿者孝行车助老服务中心等。两年时间,志愿者参与12200多人次,受众人员约16万人次。6000多位老、弱、病、残百姓不同程度接受帮扶。

  好人寄语:

   “儿时家里很穷,父母辛勤劳作,供养我们兄弟姊妹4人已很不易,他们还把外婆接到家中,竭尽所能让外婆颐养天年。偶尔吃条鱼,父母也总是把肉多的鱼身夹给外婆,我们只能吃鱼头。父母的孝行让‘百善孝为先’的古训深入我的心灵。我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干点实实在在的关爱老年人的事。”

  道德点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从一个普通农民到无名小兵,再到社会主义优秀建设者,30多年的时间里,黄再军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源自于父母的孝老爱亲美好品德。帮天下人尽孝,他把爱老护老助老之爱无限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