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海归博士用科技守护生命 与地震赛跑秒秒必争

发表时间:2015-11-17 14:3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他是一个“胆大”的博士,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当天决定放弃在奥地利的博士后研究工作,他要回国,挑战自己的从未涉及的领域,做中国人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
   
他是一个“骄傲”的博士,说起自己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底气十足,4年多以来,近万次预警,没有一次误报和漏报,这个系统让我国成为了继墨西哥、日本之后,第三个具有公众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
    
他是个“有情怀”的博士,“我很幸福,我正用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回报我的国家,”他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今年已经覆盖到了尼泊尔,用科技守护全球更多人的生命。他,就是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始人——王暾,一个与地震赛跑的人。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创始人兼所长王暾博士

    人物介绍

    王暾,1974年出生,四川省达州市人,成都市高新区减灾研究所所长。拥有浙江大学工学学士、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博士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奥地利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看到地震造成的惨重伤亡,他对同胞们遭受的苦难感同身受,毅然选择回国,立志要做出中国人自己的“地震预警”系统。目前,王暾的团队成功研发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其中5项技术属世界首创,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继墨西哥、日本之后,第三个具有公众地震预警技术能力的国家。截至2015年11月,该系统价值超过7亿元,覆盖我国国土面积22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人口密集的多震区面积的90%,成为世界第一大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警系统

便携地震预报系统

说到地震预警系统刷新了日本记录,王暾满是自豪。

   他的骄傲

  ICL地震预警系统 把日本在地震预警领域的纪录统统刷新

  在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总是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个子不高,却疾步如飞,穿梭在各个办公区间,“快一点,再快一点!”是他最爱说的口头禅。这个“急性子”的男人就是王暾。41岁的他,是目前世界最大地震预警系统的研发者。

  公众对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常常分不清。“预警是地震正在震中发生,但地震波还未给周边区域造成破坏前,提前给出警报。而预报则是在地震发生前,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给出警报。”王暾解释。有研究表明,如果提前10秒获得警报,死亡人数可减少39%;提前20秒,死亡人数可减少63%。

  王暾团队2011年研发出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将地震监测仪器监测到的地震波,转为电波,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抢在地震波到达之前对人类发出警报。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系统在地震发生后的5至42秒即向雅安、成都、汶川各区域发出了警报,“如果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有了地震预警系统,会给北川提供31秒预警时间,我们估算会避免2至3万人的死亡。”王暾提及此,眼神黯淡。

  目前,ICL地震预警系统已延伸至全国31个省,地震预警监测台达5600个,覆盖22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地震区人口的90%,是国内迄今唯一公开为民众和重大工程提供预警服务的预警网,也是世界第一大地震预警系统。然而让王暾骄傲的并不仅仅在于规模世界第一,ICL地震系统的存在,把日本在地震预警领域的纪录统统刷新了。在迄今测到的30次破坏性地震和近万次余震中,无漏报无误报,可靠性上超越了日本;响应时间方面,ICL地震系统只需要6.2秒,日本却需要9秒,速度提高30%;而在预警盲区方面,日本达30公里,中国仅有21公里。“以前我们学的是日本的技术,现在连日本专家,美国专家都会来咱们中国学习观摩!”王暾说起这点满是自豪。

说起自己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王暾底气十足

  他的胆大

  汶川大地震当天决定回国 挑战自己从未涉及的地震领域

  在同事眼里,这个和地震赛跑的人简直就是拼命三郎。“王大胆是他们送我的外号。”王暾笑得像孩子一样开心。“没说错啊,我确实很胆大!敢于尝试,说干就干!”

  2008年5月12日,拥有中美两国双博士学位的王暾,正在奥地利科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汶川大地震消息传来,王暾震惊,灾区照片,让他流下男儿泪,当他搜索到日本拥有,中国却没有地震预警系统时,他在当天作出决定——“我要回国”,“国家需要有人研究出这个系统!一路求学,我想把知识用在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关键领域”。

  一个月后,王暾放弃了在国外当教授的梦想,带着四处求借的300万,回到成都。学力学和物理学的他,此前和地震类工作的接触为零。“我跑人才市场挖人,因为觉得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有人还以为我是疯子。”王暾回忆,口水都说干了,才打动了7个人加入研究。

    在成都双楠一个普通小区里,王暾和同事“从零开始”∶“啃”下百本地震学书籍、写测试程序、买二极管三极管、焊接电路板……除了技术障碍,还有“经济压力”,300万,一年就花光,最窘迫的时候,公司账户里只剩下了1.4元,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这位博士成了“前途未卜”的创业者,废寝忘食搞实验,那几年,常常做梦都是“地震了!”

    “早一天研发出来,就少一些人失去生命。”艰难之中,王暾始终坚信着成功,“破釜沉舟,再难也要扛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2011年4月25日,ICL地震预警系统成功预警汶川余震一次。2012年9月,“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了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成为国内迄今唯一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2013年2月19日更是监测到云南巧家县4.9级破坏性地震,这是中国首次对破坏性地震成功预警。

 

王暾演示手机“地震预警”系统

手机“地震预警”系统

  他的幸福

  用科学技术去守护人们的生命 畅快!

  2013年,北川电视地震预警正式启动,电视可弹出ICL地震预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2014年,ICL地震预警系统覆盖高新区全部公立学校,校园广播可播报地震预警;2014年,成都地铁启用ICL地震预警系统,如接到地震预警,地铁将减速到25km/h,并紧急停靠最近的站台;2015年,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在作战指挥中心安装ICL地震预警终端,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指挥决策水平和能力……学校、社区、楼盘、高铁等等,ICL地震预警系统守护的范围越来越广,每一个普通人还可以通过下载免费APP“地震预警”,从手机获取地震预警。 

  今年8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与尼泊尔科技院联合建设的尼泊尔地震预警系统正式进入建设阶段,这是中国地震预警产品首次出口到“一带一路”国家,此前,在2014年,ICL地震预警系统还“出口”海地……谈到这些,王暾自豪外,更是幸福,“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世界前进的每一步。能够在未知领域探索,用科学技术去守护人们的生命,我有时候觉得畅快,觉得幸福!”

  目前,王暾每天花费在科研上的时间,占据工作时间70%以上,他还在刷新着自己创造的地震预警纪录,挑战每一秒的提升,可谓秒秒必争,“除了地震预警,我已经花了三年时间,在研究地震预报,我相信科学的力量,终将让人类彻底跑赢地震。”

王暾相信科学的力量,终将让人类彻底跑赢地震。

    好人寄语:

    “我要回国”,“国家需要有人研究出这个系统!一路求学,我想把知识用在国家、社会最需要的关键领域”。    

    “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中国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世界前进的每一步。能够在未知领域探索,用科学技术去守护人们的生命,我有时候觉得畅快,觉得幸福!”

   道德点评:

   拥有高学历,在国外从事研究工作,王暾的未来一片光明。然而就在事业顺风顺水时,他却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选择回国创业。选择地震预警这个陌生领域,风险和难度超乎想象,但王暾凭借坚韧的意志和一颗爱国之心,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成功开发出地震预警系统。尖端科技固然让人称道,但他高尚的品格更加令人动容。王暾的敬业与奉献精神,对生命的尊重、对科技创新创业的专注以及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其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信念开创了中国地震预警事业里程碑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