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古稀老人耗毕生积蓄 为村民修出致富之路

发表时间:2012-08-02 11:11 来源:成都文明办 责任编辑:李立光

  

 

  15年如一日,照顾村里留守儿童

  “王大爷,又送欣欣去读书哦?”

  “嗯,怕他在路上贪玩,还是把他送到学校好些,要对他们妈老汉负责嘛!”

  这就是如今78岁高龄的大邑县董场镇双河村5社的热心老人王玉文。年青时当上生产队副队长,率领社员实现机械化;中年时辗转各省,风餐露宿养蜂持家;年迈时豪情不减,奉献社会;这就是王大爷勤劳、节俭,热心、乐观的一生缩影。

  看到健康成长的留守儿童,老人家笑了。前面提到的8岁多的欣欣小姑娘仅是王大爷照顾的留守儿童中的一位。因为双河村交通不便,村里大多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无人照管,王大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承担起6个留守孩子的照看责任,每逢周末便把几个孩子接到家里,守着他们做作业,看着他们在并不宽敞的自家院子里玩耍,用自己养的鸡、种的菜招待孩子们,用自己平时务农积攒的微薄收入为孩子们购买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从六十三岁开始,十五年如一日,为的就是一份心里对留守孩子的担心和牵挂。他所照顾的先后13名孩子,现有已成家立业,有的还当上了老板。如今在队里,只要提到王大爷无人不竖大拇指,都说王大爷是好人!

  毕生积蓄,为村民修出致富路

  董场镇双河村地处三乡交界,由于这几年“金土地工程”没有在该村实施,基础设施相对落后,5社道路以碎石路为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骑车摔倒的情况经常发生。如何改变目前村民的现状?王大爷对此看在心里,挂在心上,连续5年都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的几千元钱拉几车石头来修补道路。可今年邻村的龙兴社区借助“金土地工程”把路修了,5社这条路就彻底成了断头路,村民意见很大,村干部也多次找上级相关领导反映相关情况,领导解释说要等国土部门立项才能进行,可能需要等一段时间。王大爷为路的事情几天没有休息好,闷在家里。家里人见他闷闷不乐,问什么事,可他又不说,家里人担心会出事,于是把家中最见多识广的大女和大女婿通知回来召开家庭会议。通过做工作,大家终于问出了王大爷的心事,原来王大爷想用自己毕生的积蓄来为乡亲们铺筑一条致富路。王大爷的想法一提出便遭到了大多数家庭成员的反对,大家纷纷心疼的说王大爷年轻的时候为生计四处奔波,平时清平节俭度日,一辈子攒点钱不容易,这样做不值啊。就在大家的反对声中,大女婿站了出来说“修桥补路是积德行善的好事,我支持老汉”。女婿的态度坚定了王玉文老人的心,王大爷立马找到本社老党员王廷洲和社长,把这事一说,立马得到了两位的肯定,社长又马上向村委会汇报了这事,村上高度重视并成立了协调小组,专门协调修路中存在的问题。

  2012年农历二月十八,村民多年期盼的筑路工程终于开工了,王大爷亲自买烟为大家发上,叮嘱师傅们把路修结实点。看到工地上热火朝天的景象,王大爷也没闲着,这里帮忙捡捡石头,那里帮帮师傅拿点东西,从开工到结束半个月期间,王大爷一直坚守在工地,大家看到都心疼,叫他回去,老人家总说:“我能帮点就帮点,大家平时都很忙,都在这里干活,我也希望早点把路修完,好不耽误大家工作赚钱。”。道路竣工时,师傅们被王大爷的精神所感动,坚持不收工钱,可倔强的老人家坚持按平均工资水平结清了全部工钱,老人家笑呵呵说:“这样结清了我才心安,师傅劳动也得有报酬啊”。全长800多米的水泥路仅主干道就花费17万多,花光了王大爷的毕生7万多元的积蓄和儿女们支持的10.12万元。在老人家的带动下,村民东家200元,西家500元,筹资3万多元,将路延伸到每家门口,总长度达到900米,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每当路过桥头,看到那块由村民自发矗立的光荣碑,回想当年泥泞不堪的这条路,大家无不感叹。

  为他人着想,出资改善老年协会娱乐条件

  每天早上六点半,老人家总是早早的起床,清扫完院子,便出去散步,八点多回来简单弄点吃的,骑着车到龙凤老年协会打5毛的小麻将,这是老人这些年雷打不动的规律。可看到协会破旧的麻将桌,残缺不全麻将,老人家觉得是该为这里的老人们做点什么了,老人找到协会负责人,说:“现在我们老年人不愁吃穿,生活好了,娱乐很重要,但环境卫生也要弄好。”于是他又拿出了三千元儿女们给的零花钱,一口气购置了十张麻将桌,十副麻将,二十个痰盂,极大地改善了老人们娱乐条件。协会里的老人们看到王大爷来了,远远的就招呼起来,争相邀请入座。

  王玉文老人的一生始终是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老人年轻时总是帮帮这家担担谷子、帮帮那家拉拉石头;年老了没力气了,他又帮帮别人照顾照顾孩子,收拾收拾家务;知道大家出行不便了,又拿出毕生积蓄,为大家修出一条希望之路;看到协会设施陈旧,又主动为老年人改善娱乐条件,王玉文老人奉献出了爱,得到的也将是全社、全村乃至全镇群众的爱戴与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