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好故事:让这座城市汇聚更多明朗向上的能量

发表时间:2014-08-25 07:3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李立光

  导语: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这个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人之一,这可能与他的记者生涯有关。他曾自豪地声称:“我自始至终是个记者。”对于这个他钟爱一生的职业,他还有一段动人的表述:“新闻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激情,只有与现实相遇才能尽情挥洒。”

  今日,我们开辟“好记者讲好故事” 专栏,我们希望更多好记者,用他们的新角度、新态度、新风格,讲述更多有时代正能量的好故事,并由此完成与现实的相遇,产生话题,激荡人心,引发共鸣,予人启示,也为这座城市汇聚更多明朗向上的能量。

 

  村党总支书记赵正康(右)

    [故事]赵正康:让苦竹村甜起来 

  赵正康是温江区寿安镇苦竹村党总支书记,10年来,把苦竹村人均纯收入从当年的4000元增到如今的15500元,和谐指数、幸福指数均列全温江区第一名,成为不折不扣的“幸福村”。

    [记者]李杨

    53岁,2013年度成都晚报金牌记者,因“锤子哥系列报道”荣获2013年度成都晚报新闻大奖及2013年度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

    [记者]余星雨

    2001年入职成都晚报,先后在社会新闻部、健康事业部做过记者、编辑。2013年10月调入区县新闻部,现为成都晚报一级记者。

  我和李杨对采访赵正康,开始还是很忐忑的,毕竟像推荐材料里这种“共产党员就是要主动为群众服务,就是要将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之类的话听着比较空洞,如果没有真正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的话,这种话见报是很不接地气的。于是,我们决定到苦竹村,实地采访赵正康。

  苦竹村名字带“苦”,但村民生活是幸福的——只用了十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从4000元猛增到去年的15500元,在近年温江区新农村建设居民和谐幸福示范村评选活动中,苦竹村“幸福指数”全区第一。52岁的赵正康在五年前因身患肝包虫病,肝脏被切除了三分之一,正在等待肝移植。去年,在明知身体状况的情况下,赵正康第四次成功当选村党总支书记,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生命的长久在于生生不息的奋斗,更在于胸怀一颗平静如水、坦坦荡荡的心。”

  用“结仇”的手段 

  树立了党员先锋的典范

  脸色蜡黄,神态疲惫,说几句话就要短暂地歇一口气,中气虽不足但每句话都掷地有声……这是我们见到赵正康的第一印象。后来我们才知道,他的肝脏被切除了三分之一,单薄的身体包裹在一件宽大的褐色夹克中,以至于看上去又黑又瘦……

  赵正康首先带我们看了村委会门口的党员公示栏,“党员干部全都签了履职承诺书和群众委托书,村里做成展板挂在每个小组让大家监督,让老百姓看到你到底为大家做了什么。我们村有2300多人,14个小组。究竟你是不是真心为老百姓做事,从这个公示栏里就看得一清二楚。而这个公示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双向选择。就像这个排在第一位的刘支成同志,不仅是五颗红星星,还有60多户群众主动点名要他服务,这就代表他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而做得差的,群众当然也不愿意跟着你……”一口气说完这些话时,他气有点缓不过来。说实话,听到他讲解完这个几乎不留情面的“公示栏”星级党员公开亮化工程时,我和李杨很震撼,跑了这么多年新闻,从来没有看到过哪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采取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手段来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赵正康的这个铁腕手段,不仅得罪人,而且还容易“结仇”。

  可是在随后的采访中,我们惊讶地发现,我们认为容易“结仇”的这个手段,却得到了当地百姓和党员干部的一致赞赏。“党员要带头,村民才愿意跟党走。”党员干部在群众心中有没有威信,党员队伍能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是搞好苦竹村各项工作的关键。赵正康说得实在:“‘用心做事’就是我对村民的承诺,哪个喊我是这里的村支书呢!”

  “精打细算”的书记

  想的是村民增收致富

  在4月的一次采访中,李杨悄悄给我说:“你发现没有,老赵特别会算账。他给村委会成员算账,算的是村里的大账;还给村民算账,算的是增收致富的细账……”

  10年前,赵正康回村参加了温江区第一批公推直选村支书的竞选,当起了苦竹村班子的领头羊。当时,苦竹村的花木种植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50%左右,而村里却没有一寸水泥路面。致富无路,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4000元。他上任第一招就是村务公开,当年年底,苦竹村每户村民收到了一份“新年礼物”——村上各个队都把账目印刷出来,发到每家每户。“那么多年没见过的账目,这盘还当成新年礼物送给我们了。”这些做法,渐渐换来了村民的信任,也换来了村里党员对村党支部的信心。接着老赵就靠算出的这本账说服大家在村里修路,10年来,苦竹村先后修建了10公里的水泥道路,整修了19公里机耕道和30多公里的田间道。村民的花木拉出去了,增收致富不在话下。

  整个村子最让赵正康牵挂的是苦竹村11组78岁的村民易汝培。易大爷今年78岁,儿子儿媳于2006年和2007年相继因病去世,只留下如今16岁的孙女易冬梅与易大爷老两口相依为命。易大爷老两口早些年靠卖菜度日,每天一二十元的收入难以维系整个家庭的开支。老赵为易大爷申请了低保,以保障这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同时,他将农业专家请到村里,指导易汝培种桂花。“赵书记,来,来,请坐……”看到赵正康走进自家院子,易大爷热情地招呼,“你看我们家100多棵桂花树都长到七八厘米了,再过几年,长到十多厘米就可以卖了……”“是嘛,当时长到5厘米的时候 你就想卖,幸好我劝到了你,让桂花树在地头多长几年,你看哇,现在你的一棵树一年在地头就要长200元,这100多棵树一年就是2万多元!”

  记者手记

  由于《成都晚报》从今年3月31日真实、详细并率先报道了他的事迹,此后又多次采访,赵正康对我和李杨的称呼也从“余记者、李记者”渐渐变成了“小余、老李”。到后来,赵正康甚至和我与李杨谈起了他的私事,儿子在重庆当兵,家里有个一岁多的可爱小孙女陪伴他们老两口。

  在赵正康的手机上,存着两句话:“我是党员,向我看齐。”“一个支部是一面旗帜,一个党员是一个标杆。”赵正康觉得这两句话对自己是一个激励,一存就是8年。

  从2003年参加温江区公推直选当上了村支书,11年来,赵正康拖着病痛的身子,骑着自行车,奔波于苦竹村全村的田间地头、院落房前。虽然身患重病,但赵正康有一句口头禅:“回去躺起,整天想的就是病,那样我可能还死得快些。在这里,我想的是自己要做的事情,我把工作当乐趣,还开心得多。”在老赵的人生信条中,履行好职责,实现自己的任职承诺,其分量甚至超过了生命。这位52岁的基层党组织书记,正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新时代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的价值,用一颗为民之心继续谱写着绚丽的人生篇章。 (成都晚报记者 余星雨 李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