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整治试点彭州市14个村 现实版丑小鸭变天鹅

发表时间:2015-11-27 06:5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三天前,也就是11月24日,彭州市14个试点村顺利完成成都市检查组验收。“这一年我们这里的变化,是现实版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彭州市军乐镇迎春村支书付波说。

  2014年9月,成都市参照扶贫村工作方式,在全市范围内选取100个村容村貌薄弱村,结合学习先进,到现场推进,从而形成“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格局。其中,彭州市经各镇上报,市治理办现场调研并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致和镇观泉村、军乐镇迎春村、隆丰镇团结村、葛仙山镇花园村、桂花镇高峰村、丽春镇长廊村等14个村容村貌相对薄弱的村庄为“百村容貌”整治试点。经过一年努力,这14个村有效改善薄弱村庄环境质量和村居容貌,提升彭州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水平。11月24日,14个试点村顺利完成验收。

  主攻“白色污染”

  发动全面环保战争

  还没有到村民聚居地,就能随处可见小溪边、田边路口的饮料瓶、一次性饭盒等,塑料口袋迎风飘扬……在前期调查中,彭州市确定的这14个村,特别是“白色污染”状况的确让人触目惊心。除此之外,废旧农膜回收低也是个突出问题。

  为此,彭州市率先向“白色污染”宣战:一方面对“白色污染”危害性进行深入宣传;一方面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宣传,努力培养村民不乱丢废旧地膜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增强村民对残留地膜送至回收站回收处理的自觉性。同时,彭州市有关部门深入推广农膜科学使用技术,让村民认识了地膜污染危害的长远性、严重性。目前,试点村农膜回收率已提高至98%。

  环保意识上去了,硬件设施也必不可少。为此,彭州市、镇、村三级高度重视,通过成都市对口联系部门、彭州市治理办、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村民自主筹资,14个试点村共计新改扩建村社道路121公里,建设沿河绿道5.6公里,新建垃圾池61个,新装垃圾箱(桶)350个,更换村内破损的垃圾箱(桶)338个,配备农村垃圾转运三轮车63辆。

  保洁率100% 保洁员、村民齐上阵

  “环保战争”初战告捷后,如何保住胜利果实成为各村思考的问题。年过六旬的杨世宝是军乐镇迎春村的保洁员,他负责进村两条主干道大约一公里的清洁,还有4个院落、4条沟渠。从去年9月起,每天一大早起床,他都要来回巡查几趟。结果督察组一来,还是能够发现漂浮在沟渠、散落在路边的垃圾。“当时感觉在与垃圾打游击战,你把它消灭了,一转身它又出现了!”杨世宝说起当初的情况,一声叹息。

  为了遏制垃圾源头,迎春村支书付波说,迎春村委会与村民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村民每天及时清扫门前垃圾、清除污物、废弃物、积水、消除蚊蝇孳生场所等;负责门前树木、花草栽植和保护;同时维护门前周围优美环境和社会秩序,做到“四不一无”,即不乱搭乱建、不乱堆杂物、不乱停车辆、不占道干活。村委会在职责范围积极协助,监督村民进行“门前三包”管理。一旦发现问题责令村民限期整改,并在村公告栏上曝光。

  双管齐下,整治工作成效显著。据介绍,各村按照每100户村民不低于1名保洁员的配置标准,配备专职保洁员92名,成立清扫保洁队,与保洁人员签订合同书,明确保洁员职责,负责村内主要道路及其沿线清扫保洁工作,做到道路沿线无杂草、无垃圾,沿线沟渠无漂浮物。村民代表组成监督检查小组,监督清扫队日常保洁情况,并与清扫队工资挂钩,实施奖罚制度。同时,彭州市全面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清扫保洁人员逐户上门收取垃圾,并统一堆放在指定点,做到了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逗硬! 美丽乡村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之所以督查组不讲情面,是因为彭州市建立“市、镇、村”三级体系,严格督查考核。彭州市多个部门联合成立市级督查小组,对各镇试点村容貌推进情况实行全面督查;各镇将试点村容貌整治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并成立专项工作组,负责对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各村选举村民代表组成自查小组,对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巡查。明确逐级考核机制,市级督查组不定期对各镇进行暗访,并建立了督查通报制度,限时整改制度,责任倒查制度,最大程度上推动工作有效稳步开展;镇级检查小组每周对该镇整治试点村进行检查,收集问题,提出建议;村级巡查组每日巡查的问题纳入台账管理,实行限时销账,确保试点村容貌整治工作按标准、按时限高质量地完成。截至目前,彭州市级督查小组发出督查通报12期,整改杂物乱堆、牛皮癣、广告破损、乱搭建等问题600余个。

  彭州市城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各村通过点对点走访入户,面对面召开“坝坝会”与村民共同商议环境治理举措,引导村民转变思想。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自主开展星级户评比,以“组为单位、户为单元”划分卫生责任区域,签订农村环境“三包”责任书和院落自治责任书,形成住户负责个人区域和保洁人员负责公共区域的各负其责、自我服务的网格化卫生管理机制,逐步转变村民“不重视环境和村庄形象”的思想观念。

  同时,镇、村干部深入村庄、院落,加大宣传力度,彭州市试点村共召开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坝坝会”206次,播放村级广播467次,开展院落座谈144次。据统计,经过一年整治,彭州市14个试点村整治点共清理各类垃圾152吨,共整理乱堆物料722处,科学规划物料集中堆沤点63个,并将禁止物料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等纳入村民公约,切实做到村容村貌整洁有序。

  提档升级

  咱村也是有文化底蕴的

  在整治试点过程中,彭州市按照“一村一创新,一村一特色”的思路,积极指导14个整治试点村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文化特色,打造村庄亮点,经过一年的探索和整治,试点村亮点纷呈。葛仙山镇花园村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对主要道路沿线房屋实行风貌统一打造,引导建设了“五朵金花”,在彭州乃至成都范围内已小有名气。这五个农家乐包括“有花人家”、“袁庄”、“三月三”、“花园一号”、“世外桃园”,风格迥异、特色鲜明。这不仅改善了当地村容村貌,更带动当地由过去单纯的农业生产向附加值更高的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丹景山镇东前村创新院落评选激励机制,每月召集议事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对所有住户房前屋后治理情况进行评比,对评比产生的月文明户、年度文明户进行现金奖励,激发村民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三界镇新埝村创新宣传手段,制定《村规民约三字经》,用朗朗上口的文字让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致和镇观泉村开通“民心之声”广播,覆盖辖区所有居民,节目每周一、四定时播放,重点宣传党的惠民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和村容村貌整治动态。

  据统计,彭州市14个试点村结合各自文化实际,打造健身广场26个、文化墙137面,安装健身设施158个,设立广告宣传栏166个。此外,村庄内增设“感恩二十四孝、廉政文化、环境保护、爱国卫生、综治普法”等不同主题的文化墙,内容丰富,营造出学习文明好习俗的良好氛围。比如:丽春镇长廊村地处边远丘陵山区,整治前村庄物料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倒、乱牵乱挂等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给人们留下了“脏、乱、差”的村貌印象。在示范点打造中该村立足村庄地理形态、历史文化及牡丹种植产业发展等,逐步编制完善村庄环境风貌整体规划,结合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依托村庄现有的山水园林,加大植被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形成了山水相依、绿树环绕的生态田园风貌。

  成都商报记者 袁勇(图片由彭州市城乡管理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