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那碗甜甜的醪糟和着妈妈的爱和童年

发表时间:2016-01-13 10:0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凤鹃

  

  每每提到年味,最让人嘴馋心动的还是小时候妈妈亲手做出来的那些小点心、小零嘴儿的滋味。小时候,每到过年,心灵手巧的妈妈们,便忙碌起来。没有大厨指点,就靠着辈辈相传的技巧,做出了寓义团团圆圆的汤圆、滋味甜甜的粉子醪糟,代表和和美美的红糖糍粑……

  妈妈亲手做的那些“特别供应”小吃,制作费时费力,曾经稀奇得很,只有快过年时,才盼得到妈妈做。“妈妈手里的年味”系列报道推出以来,众多读者通过拨打热线 86757777、@天府早报微博微信的方式告诉我们,讲述他们记忆中妈妈手中的年味。其中,“妈妈发的醪糟”是众多读者和网友记忆中,最为深刻、幸福的年味之一。

  回忆年味

  两碗醪糟喝醉了,弄丢压岁钱吃“笋子炒肉”

  在多位读者童年记忆中,母亲亲手酿的醪糟里,也盛着自己小时候的趣事、乐事、糗事。

  “想起来就好笑,小的时候,觉得醪糟又甜又香,连喝两碗,结果把自己喝醉了!还弄丢了压岁钱,回去就挨了顿打。”过年过节竟然吃了“笋子炒肉”,这个应该算是“痛苦”的童年记忆,如今,市民吴先生说起来,却是忍俊不禁。吴先生的讲述,带着我们穿梭记忆的时光遂道,回到他的童年。

  那年,他六七岁,大年三十晚上,前半段是格外欢乐的。吃了鸡鸭鱼肉,收了压岁钱,就等到小伙伴上门呼叫一起出门逛灯会。偏偏此时,肚子馋虫作祟,特别想吃粉子醪糟。“老妈倒是很爽快,笑眯眯就地做了,端给我的时候还再三说‘醪糟吃多了醉人,你还小,只准吃一碗。’哪里晓得这才是悲剧的开始……”用吴先生的话说,妈妈发的醪糟太好吃了,吃了一碗想两碗。于是乎,当年还是小朋友的吴先生和所有熊孩子一样,趁家长一个不注意,偷偷溜进厨房,给自己又添了第二碗……两碗“过岗”后,正巧院里小伙伴来了,这位吴小朋友顶着一张“关公脸”,如同一只放敞的小野马玩耍去了。赏灯回家后,却发现衣服兜里的过年钱全部没了!

  “差不多有五六十块压岁钱,在那个时候,我妈妈一个月工资也才六七十元,这笔钱还算是不小的‘巨资’。结果可想而知,直接就是一顿藤条伺侯。”说着小时候的糗事,吴先生回味起来,咂嘴感叹的并不是大年三十的“胖揍”,而是粉子醪糟的味道,“妈妈做的醪糟太好吃了。现在妈妈早就不做了,也做不动了。虽然超市里也可以买到各种品牌的醪糟,味道也还不错,但我总也吃不出来记忆里妈妈做的那个味儿。”

  直到现在,每到过年,一家人团聚吃粉子醪糟时,30多岁的吴先生儿时为两碗醪糟挨打的事情,仍会成为母亲年年必讲的“笑话”。

  寒假里的“奇观”,醪糟缸还要穿棉袄

  在陈小姐的儿时记忆里,每到放寒假的时候,就能看到一道奇妙的景致。“放寒假的时候,基本就临近过年了。那个时候,妈妈就要自己在家发醪糟了。然后,一家人围在一起烤火的时候,火炉边要跺着一个大瓦罐,和我们一起烤火,还要用一件小棉袄或者小铺盖把瓦缸裹得紧紧得。简直觉得好稀奇!”

  说到看妈妈发醪糟,陈小姐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酒米蒸熟后,母亲用一个巨大的竹编簸箕把米放在里面,等着酒米慢慢凉下来。然后再将酒米置入大瓦缸里,“最特别的是,一切妥当以后,妈妈还要用手指在酒米中间戳一个圆圆的小洞。”那个时候,陈小姐每次都会在旁边眼巴巴地等着,等着进行到戳小洞的这一步骤,便强烈要求妈妈让自己来完成这个重要步骤,再看着妈妈给瓦罐裹上厚厚的小铺盖。在陈小姐的儿时记忆里,“发醪糟太好耍了,好像扮‘姑姑宴’!”

  一切做妥当以后,母亲还要给孩子们反复交待:“不要去揭盖子。”在那时不过六七岁的陈小姐看来,脑袋里有一个巨大的问号:瓦罐里面有什么秘密?它会变成什么模样?两三天后,当瓦罐揭开,甜香的味道弥漫在屋子里。停不下来的母亲,马上就会煮出几碗粉子醪糟,全家人围坐在红红的火炉边,一边吃着粉子醪糟,一边摆着龙门阵, 笑意荡漾在脸上。如今,回 味起来,陈

  小姐感慨,“妈妈的爱,就像醪糟一样,甜蜜绵长,香醇无比”。

  醪糟

  也叫糯米酒、甜酒酿等,全国各地都有相似的做法,过年吃醪糟似乎也是各地约定俗成的习惯,尤其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人都有过小时候偷吃醪糟的经历。人们一般腊月开始做醪糟,过年和正月里就用醪糟煮鸡蛋、汤圆或者糍粑。腊月或正月里,有些冷,一碗热气腾腾的醪糟散发着淡淡的酒香和微微的甜味,氤氲蒸腾中,甜蜜和欢乐浸透了物质并不丰裕的童年。

  自制醪糟程序

  1

  让米喝水:将酒米淘洗

  后放在锅中,加入没过米面约3厘米高的凉水,盖上盖子放置12小时,使米粒吸饱水。

  2

  用大火蒸:酒米泡好后

  平铺在布上 (布需浸湿),放入蒸锅,隔水大火蒸20多分钟。

  3

  水下冲洗:酒米蒸至八

  成熟,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去掉笼布,同时用手把米饭中成块状的部分捏散。

  4

  放入酒曲:酒曲需提前

  碾成粉末状,将其拌匀,建议使用比例为每1000克生酒米用20克酒曲。

  5

  挖个深窝:用手掌将米

  饭压紧、抚平,中间再挖个直径3—4厘米的深窝(也可直达盆底),以便观察出酒。

  6

  保持温度:把盖子盖上,

  用毛毯或薄被将盆子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并置放于温暖处附近,以保持其温度。

  7

  闻到酒香:冬天自然发酵

  约需3天,当闻到酒香时,能看见盆中深窝内已经有清亮且丰富的酒液了,大功告成。

  寻味

  祖传三代的醪糟成都有太多“粉丝”

  在成都红旗巷,“殷记醪糟”的名气可谓是家喻户晓。寻找“殷记醪糟”的天府早报记者,随意在红旗巷向几名居民询问摊位地址,得到的答案一致:就在前面润泽园小区门口。对于老板出摊的规律,太婆们也是了如指掌,“星期一、三、五,她就要来润泽园卖醪糟,其它时间在另外的小区卖醪糟。”

  一路找到润泽园小区,小区大门外,一张小桌上摆着几罐醪糟,一个简陋到随意的纸板上写着“殷记醪糟”的招牌。老板娘殷元华便是这家醪糟的第三代传人,“这个小区是一个老摊点了,以前我爸爸在这里卖,现在是我在这里卖了10多年了。”

  对于自己的醪糟,殷元华信心满满,“我从不掺假,而且原料也讲究。用的酒米是最好的大酒米,这种大酒米发出来的醪糟口感才糯。我不会为了增加甜度添加甜蜜素、糖精这些食用添加剂,醪糟的香气、甜味全部是自然发酵。更不会在醪糟里掺水,掺了水的醪糟买回家放几天就会酸。”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生意上门。顾客们个个出手就是“大客户”,一买就是七八斤。一位大爷说,“我们家娃娃从小就吃他们家的醪糟,现在娃娃都结婚住外面了。今天晚上回来吃饭,专门让多买几斤醪糟,他们好带回家。”

  另一位特意要求每袋两斤的阿姨则告诉记者,她买的一大半,都是给同事带的,“她家醪糟的名气都从城北传到城南,都穿城了”!

  听到顾客如此高的褒奖,殷元华喜得直谦虚,“酒香不怕巷子深。我家的口碑,那不是自己说好,都是顾客吃了一个个说’好’传出去的名气。”说到殷记醪糟好吃的原因,大爷“剧透”道:“她家的曲子好。”问到曲子的配方,殷元华呵呵一笑,秘而不宣,“那可不能说,祖传的秘方!”

  殷记醪糟的名气,从城北传到城南资格的手工醪糟

来源:天府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