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9面“友善之墙” 有7面运行良好

发表时间:2016-03-16 07:2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当第一面蓝色的“友善之墙”刷爆了成都的朋友圈,短短1个月后,成都街头共出现9面“友善之墙”。近日,温暖接力来到了城市中心,天府广场迎来第9面“友善之墙”,1周时间,平均每天都有10件衣服捐来。而它们的建设者有志愿者、企业、社区,都是为了给他人送去温暖,然而现状各不相同。成都晚报记者调查发现,9面“友善之墙”,1面已被“叫停”,1面正面临着管理难题,其余7面运行良好。专家支招,设立“友善之墙”之后,需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建议由公益机构介入,让文明风景常驻。

  昨日下午,地铁牛王庙站D出口处的“友善之墙”人气很旺,捐衣服、拿衣服、拍照的人群不停穿梭其间。这里的衣服数量在所有“友善之墙”中最多,从最初只在绘图的墙面区域挂衣服,现已向墙外扩张摆放了4个晾衣架,现场衣服超过百件,一名志愿者正带着口罩整理衣服,维持着现场秩序。位于下同仁路井巷子40号附1号、蓓蕾西巷5号、上同仁路52号附2号、维信街4号、将军街18号、解放路1段18号、天府广场负一楼3号通道的7面“友善之墙”,或挂或叠放着10到50件衣服。

  9面“友善之墙”中,指挥街73号的“友善之墙”只剩下手绘墙面,没有衣服挂出。该处管理者WOWO便利店长唐春燕告诉记者,已被街办城管要求暂停挂出衣服。

  运行正常

  社区“友善之墙” 有专人管理

  维信街4号的墙面管理者兴蓉社区工作人员喻冬梅表示,“友善之墙”是经过街道办同意的,在启用两周时间后,共接收市民捐赠80余件衣服,30余件衣服被拿走。后期维护由社区居民巡街志愿者完成,每天5人,不定时查看和整理墙面。同样,蓓蕾西巷5号的墙面管理者蓓蕾社区工作人员苏珊表示,他们也是经过街道办同意,墙面每天由社区、志愿者和居民三方轮流管理。两社区都考虑到若衣服堆积过久无人拿取,将会把部分衣服交由社区专业回收旧衣的公益机构处理。  

  志愿者团队发起 运转20天后再总结经验

  天府广场负一楼3号通道的“友善之墙”管理者之一的志愿者小伍有着3年做公益的经验,管理团队是一个志愿者团队,每周他们都会协调志愿者到现场进行整理。小伍说,这面“友善之墙”有企业赞助,同时也得到了天府广场管委会的同意和支持,“再运转20余天,会进行经验总结。”

  也有难点

  企业设立“友善之墙”都未报备 一面被“叫停”

  指挥街73号、上同仁路52号附2号和解放路1段18号的“友善之墙”都由WOWO便利管理,三处都未向所在地街道办报备。指挥街73号的“友善之墙”由于紧邻人民南路,对市容市貌要求严格而被“叫停”。WOWO便利董事长汤耀华表示,后期对“友善之墙”的建立会配合街办城管工作。而墙面管理,门店的营业人员就是第一负责人,负责维护衣服的整洁和添加,物流配送中心将很好地调配各门店的衣服量。  

  志愿者个人发起 遇清洗难、“长期坚持难”

  最初建立在地铁牛王庙站D出口处的“友善之墙”由4名志愿者发起建立,其中有一位管理者告诉记者,长期管理确实不易,目前主要遇到衣服量大,导致堆积过多和清洗量大,以及长期管理问题。她估计,每天有上百件衣服捐过来,仅有几件衣服被需求者取走,“累积的衣服,都靠热心市民拿回家用洗衣机自己洗,目前才清洗一半。”

  “我们建了一个34人的后勤群,每天统计大家的空余时间,以保证每天有人到现场整理堆积的衣物。”该管理者也表示,“这种管理模式很难长期坚持”。

  9面“友善之墙”总体情况

  点位 管理者 启用 平均每天 平均每天拿走件数 占比

  时间 接收件数 

  天府广场负一楼3号通道 团队志愿者 3月8日 约10件 约3件 30% 

  地铁牛王庙站D出口 个人志愿者 2月1日 约100件 约10件 10% 

  下同仁路井巷子40号附1号 企业 2月2日 约5件 约2件 40% 

  蓓蕾社区 社 区 3月4日 约10件 约6件 60% 

  (蓓蕾西巷5号) 

  商业街社区 社 区 3月11日 约5件 约1件 20% 

  (将军街18号) 

  兴蓉社区 社 区 2月29日 约6件 约2件 30% 

  (维信街4号) 

  上同仁路52号附2号 企业 2月25日 约11件 约2件 18.2%

  解放路一段18号 企业 3月11日 约15件 约10件 66.6%

  指挥街73号 企业 2月20号 

  已暂停 

  ·专家建议·

  公益机构或社区管理“友善之墙”最妥当

  据了解,目前城市管理条例中,对于街面出现的“友善之墙”并无明确管理规定。被暂时叫停的指挥街“友善之墙”,督院街办城管执法中队队员谢锋表示,指挥街紧邻人民南路,对市容市貌要求严格,所以对其暂停处置。而地铁牛王庙站D出口处的“友善之墙”,牛市口街道办城管科科长李弢表示,虽该点位已在街办报备,但目前仍在继续观察中,若墙面出现无人管理,或影响市容、交通等,将会直接取缔。

  对此,四川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陈昌文表示,建立“友善之墙”只完成了善行的一半,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才能最终完成善举。长期的坚持是需要成本的,若不能完善管理模式,就可能造成善行变质。陈昌文建议,由公益机构或基层服务的社区来管理“友善之墙”最为妥当。

  (成都晚报记者 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