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国内首个“抗战援华义士广场”在成都落成

发表时间:2016-04-18 09:0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抗战援华美国将军史迪威雕像。

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雕像

4月15日,援华义士广场正式落成对外开放。

抗战老兵张文辉老人向白求恩的雕像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这个军礼敬了足足两分钟。

    史迪威、陈纳德、白求恩、拉贝……18位雕塑家为40名援华义士塑像

  1931年,满地狼烟,日本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兴起,此时,各国义士纷纷远渡重洋,来华助战,与我军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谱写了一曲匡扶正义的国际乐章。85年后,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为这些援华义士修建了广场,以供后人凭吊追思当年为中国人民流血牺牲的外国友人。

  4月15日上午,“援华义士”广场落成典礼正式举行,史迪威、陈纳德、库里申科、白求恩、拉贝、魏特琳、埃德加·斯诺、尹奉吉等40位“援华义士”雕像正式亮相,并对公众开放。据介绍,这是国内第一个以援华义士为主题而修建的广场,“我们为完成40位义士的雕像,一共邀请到了朱成、谭云、邓乐、李树、钱斯华、严永明等18位本土最顶级的雕塑家参与创作。”

  致敬白求恩 老兵的军礼敬了两分钟 

  4月15日,来到“援华义士”广场参观的首批游客,脸上都流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这份尊敬发自内心。青铜的凝重色彩,黄铜的璀璨光芒,雕塑家的刀痕在雕像身上依稀可见,耳中仿佛能听到半个多世纪前的枪炮轰鸣。

  广场中的40位援华义士中,有著名战地记者埃德加·斯诺、作家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日本对华友好人士小林宽澄、越南将军洪水、朝鲜反日义士尹奉吉、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抗战援华美国将军史迪威、援华空军飞虎队队长陈纳德、“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中国难民的“保护神”辛德贝格、苏联援华志愿航空队中尉涅日丹诺夫、加拿大医生亨利·诺曼·白求恩。

  华西都市报记者早在2015年9月就曾获悉,“援华义士”雕塑广场项目将很快动工。整个工程历时半年多时间,虽然之前对这个广场有过大概的想象,但亲临现场,这座面积不大但气场强大的广场还是让人感到十分震撼。

  当天来到现场的还有91岁的抗战老兵廖俊义、86岁的抗战老兵王健、91岁的抗战老兵张文辉,这三位老兵当年在战场上都听说过不少像白求恩这样的外国友人来华援战,参加过百团大战、黄崖洞保卫战等众多战役的张文辉老人一看到白求恩的雕像,就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老人站得像松一样直,这个军礼他足足敬了有两分钟,场面让众人动容。

  40名援华义士 仅有一位还在世 

  援华义士难以计数,援华之举浩若烟海,如何展示这群义士的壮举,彰显大义?如何遴选和展示?为了真实地还原历史,专家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最终选出了40位援华义士作为代表。

  据了解,40名援华义士中一部分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长眠,另一部分活到抗战结束,很多人晚年都很幸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义士都已作古,仅有一位还在人世,他就是今年97岁高龄的小林宽澄。小林宽澄曾参加过侵华战争,1941年在山东扫荡中被俘后自愿加入八路军,并成立“反战同盟胶东支部”,积极进行反战宣传工作。回国后成为对华友好人士,现任“八·四会(即八路军、新四军之会)”会长。据了解,如果老人家身体条件允许,博物馆将邀请他亲自来看看自己的雕像。

  舍身求义 外国英雄感动雕塑家 

  “义士是一个至尊的名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竞相追逐名利,唯义士弃名避利,担道义、舍小我、度众生,舍身求大义,所以被普世良知奉为至尊。”著名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委员邓乐说道。他和另一名雕塑家何磊合作完成了柯棣华、安德烈·阿洛夫、亨利·诺曼·白求恩、斯坦尼斯瓦夫·弗拉托四位援华义士的塑像。

  “援华义士”广场的雕塑家召集人、著名艺术家谭云一人独立完成了约翰·拉贝、约翰·马吉、辛德贝格和明妮·魏特琳的雕像,他说:“十年前我创作了中国壮士雕像,十年后创作外国义士雕像。进入雕塑行当,除了做想做的事,也应做些该做的事。”谭云介绍,给援华义士塑肖像,胸像的重点是动态,动态决定构图。几十上百肖像在一起,能否形成气场与阵仗,成败全在排列组合的逻辑与空间形式,“十年前和十年后两场群像各呈其妙,甚感欣慰。”

  广场上有几尊日本援华义士的塑像很引人注目,比如曾任“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会长的日本进步作家鹿地亘,抗战期间编辑《中国在怒吼》的世界语刊物的绿川英子和1940年来延安担任日本工农学校校长的野坂参三,这三位义士的塑像出自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雕塑系副教授蔡卫之手。他说:“抗战过程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日本人,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正义感、使命感和忘我精神极其难得,令人钦佩。而且这些义士是中日抗战历史研究中一直被忽略的,为他们树碑立传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正义的讴歌。”蔡卫还表示,由于其日本人的身份,中日双方对于他们的事迹均较少提及,影像资料更是少得可怜。“这给我们的创作带来很大麻烦。我们只能凭借几张模糊的黑白照片,重新演绎着清瘦,朴实,坚毅,激昂的‘叛道者’形象,以求能再现义士神韵之万一。”(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