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蒲石砚千年精雕与细磨 成都传承人制作技艺显匠心

发表时间:2018-11-08 09:5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上午八点过,换上工作服,打上一桶水,在刻刀与蒲石摩擦发出的窸窣声中,蒲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赖庆良在雕刻台前一坐就是一天。“蒲砚采石源于蒲江县盐井沟的蒲石,一方砚台从选石到雕琢完成需要的时间从数月到几年不等,雕刻和打磨都是精细活,必须得静得下心。”抚摸着初具雏形的砚台,赖庆良笑着说道。

  蒲砚,也称蒲石砚、蒲江石砚,产于蒲江县盐井沟,自古便是蜀中名砚。盐井沟出产的蒲石砚具有石质坚细,色泽青润,磨墨均匀,具有冬日砚墨不冰的特点。据传宋代理学家魏了翁携带蒲砚进京应试,因蒲砚“临寒不冰”的特性使其书写流畅、墨迹清晰,蒲砚自此盛名于天下。日前,四川省文化厅发布了拟列入第五批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其中便有蒲砚制作技艺。

蒲砚制作技艺传承人赖庆良

  制砚30余年 产品远销东南亚

  走进位于蒲江县鹤山街道朝阳社区的中国蒲砚创作基地,映入记者眼帘的是造型各异的蒲砚:从寿星献桃到太白醉酒;从杜鹃、荷花到大熊猫、金龟……赖庆良介绍,该基地是由他及其师弟杨忠正于2011年联合成立,基地中很多作品都出自两人之手,“很多市民游客来参观之后,都表现出了购买的意愿,对蒲砚制作技艺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对蒲砚蕴含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近年来我们的蒲砚产品不仅受到国内广大书法绘画爱好者的喜爱,更是远销到了东南亚国家。”

  赖庆良是蒲江县西来镇人,从小对书法、雕刻艺术兴趣浓厚,初中拜石雕名师许世勤为师,一段30余年的蒲砚制作时光由此开启。采料、切割、选料、构思设计、雕刻、打磨等30多道工序,一个砚台要几位匠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记者看到,赖庆良的手上留下了不少的老茧和深深浅浅的伤疤,但他却不以为然,笑着说道,“一台好的蒲砚,靠的就是雕刻师的刀工,天天与刻刀、石头打交道,一点老茧和伤痕是避免不了的,这一切都会转变成成品出来之时的喜悦!”

  值得一提的是,赖庆良还成立了蒲砚技艺传承基地,对蒲砚进行粗加工和设计、雕刻。目前,基地中有5位雕刻师,原石切割已经交给了机器。“打磨和雕刻全凭多年经验,没有图纸,全在脑子里。”赖庆良说,无论是简单还是复杂的雕刻图案,全凭雕刻师多年来的经验,每方砚台就是一个故事,小到掌握,大到半米见方,既是艺术品,也是实用器具,其中尽显了蒲砚制作的“匠心”。

赖庆良与他的蒲砚

  融入创新元素 蒲砚寻求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很多传统文化得到发掘和整理。作为成都市文化瑰宝的蒲砚,经过多方努力,重新进行了生产,并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创新,随着产品的日益丰富,弘扬蒲砚文化也成了蒲江县文化发展一项重要工作。

  “目前,蒲砚消费市场受众面窄,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记住并接受蒲砚,我们计划在图案和形式上进行创新。”通过多年对砚文化的开发和砚究,赖庆良决定将中国汉字融入蒲砚雕刻图案创新中,让两种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发展。同时,突破传统形式,将蒲石打造为茶台等日常生活用品,让蒲砚不但具有观赏性,还增添了实用性,既是物质财富又是精神财富,可以永久传承。

  除此之外,赖庆良还将蒲砚制作技艺带进了当地小学、初中,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让下一代了解蒲江本地优秀的蒲砚文化,未来蒲砚技艺传承基地还将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引进大量设计创作人才,为蒲砚制作技艺注入新动力。蒲江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蒲江博物馆建设中,将设置重点区域展示以蒲砚文化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未来还将设立蒲砚制作技艺培训中心,依托蒲砚传习所,定期开办培训班,邀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传授技艺,力争通过培训、培养,让新一代年轻艺人迅速成长,出作品、出精品,大力传承和弘扬蒲砚文化。(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