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有家“无声外卖” 他们说不出话却很暖心

发表时间:2018-12-28 14:0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邓绮珈(中)与部分员工一起沟通的菜单。

 

送外卖的骑手都是无声人。

员工在切菜备菜。

他们做的餐食。

  在成都天府二街,有一家名叫“馋爱善食”的外卖店生意很是不错。有人说,这家店很有正能量;也有人说,这家店的服务很“特别”。店里70%的员工都是聋哑人,他们没法打电话给顾客说:“您的外卖到了!”,但他们没有因为聋哑而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对待这份工作,他们用简单的手语向顾客们问好。

  它的创始人是一位95后的成都女孩,因为她的爱心让“无声外卖”成为现实。12月26日,记者走进这家店,探寻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女儿发起 政府支持

  全家一起开爱心餐厅

  今年19岁的邓绮珈,现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巴布森大学商学院。2016年,她在一次社会调研中发现,残疾人享受到了一些政策福利,但他们却少有融入社会的机会。“有些企业情愿给单位里的残疾人发工资,但不给他们设置正式的工作岗位。他们解决了生存问题,但不能真正融入社会,原因可能是沟通成本过高。”邓绮珈的父亲邓如斌说道。

  从小就参与公益服务与志愿者活动的邓绮珈心里挺难受,她觉得残疾人本来身体就有缺陷,如果不能好好融入社会,心里肯定更失落!看到女儿的爱心,邓如斌决定支持她,一家人便商量如何给予残疾人帮助。

  2017年3月,一家三口筹备的位于四川省减灾馆里的第一家餐厅开业。“刚开始,我们就琢磨聘请残疾人来试试。”邓绮珈的母亲舒仁翠说。由于餐厅位于红牌楼街道太平社区,舒仁翠找到太平社区负责残疾人事务的工作人员,在他的联络下请到了两名就近工作的残疾人员工。

  今年5月7日,在武侯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的支持下,邓绮珈的爱心餐厅有了正式的社会企业执照,她为其取名“馋爱善食”。“馋爱、残爱,味蕾勾勒出大爱,携手残疾人一起做出爱与善的膳食。”邓如斌开心地说,这是女儿设计的企业文化,大家都觉得既有爱又有文化。在政府的支持下,“馋爱善食”在武侯区又多了一个可以免费使用的点位。“在浆洗街办事处楼下的残疾人双创中心,政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点位,场地,水、电等都可免费使用。当时生意特别好,经常十几个送外卖的骑手围在门口。后来因为生意太好,地方又太小,我们不得不搬了出来。”舒仁翠说。

  思路不同 沟通困难

  与无声人共事的不易

  “70%左右的员工都是聋哑人,我们都称他们为无声人。”邓绮珈说,“我们一家人都不会手语,平时基本靠手写和打字沟通。他们手语的说话顺序与我们的顺序不同。比如说,我吃过饭了,他们会先比吃再比我。在写字与打字交流时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每次交流都需要接合上下文才能相互理解其意思。”于是,每个月邓如斌都会邀请聋哑协会来开展座谈会,希望能与员工做到真正心灵上的沟通。

  第一次座谈会沟通就让大家大吃一惊!聋哑协会主席告诉邓如斌,员工们觉得他态度凶,经常骂他们。邓如斌想了又想觉得不符合实际,结果经过反复沟通才发现由于无声人很敏感,听不到他在说什么,有时在他与其他人说话时看了他们一两眼或指了他们,他们便以为一直在说他们。无声人看他说话的表情,说话的动作如果比较激动也觉得是在说自己,因此产生误会。后来,邓如斌都特别注意,他给家人与其他员工做培训,尽量避免产生这样的误会。

  “他们内心极其善良,和他们相处你会觉得很舒服。但无声人的很多思路和我们不一样,有的时候做事也会让人匪夷所思。”舒仁翠说,有一次他们刚聘请一位无声人员工,第一天交代好,第二天正常来上班,工作很好,可第三天人就不见了,打电话、发短消息都没有回应。这可急坏了大家,最后只好报警。结果几天后,他背着大包小包回来了,大家紧张地问他怎么回事,他却用手机打字回答:“我想到要长期在这里工作,于是赶车回老家收拾行李,经过几天折腾今天刚刚到。”“他完全没想要打过招呼才离开!”邓如斌感叹道。

  有一天,两个负责摘菜的阿姨跑到舒仁翠这里投诉,她们说无声人根本做不了事。经过观察,舒仁翠发现,这两位阿姨一边摘菜一边聊天,一会儿功夫就摘了一大堆。无声人也想一边摘菜一边聊天,但他们需要用手语,只见他们摘菜时一直比划,完全腾不出手来工作,效率自然极低。于是,舒仁翠为他们分了堆,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解决了问题。

  年纪虽小 雄心很大

  期望5年解决500位残疾人就业

  一直以来,成都的餐饮行业都竞争激烈,邓绮珈一家想一边做餐饮一边做慈善难度更大。由于成本问题与其它因素,“馋爱善食”几异其址,目前只有一间可堂食的餐厅和一个出餐点位,主要业务是制作中午的团餐和接一些外卖。邓绮珈想与家人一起把店做好、做大,她只要一放假就会到餐厅帮忙,在美国也一边读书也一边思考未来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五年帮助500个残疾人就业。”邓绮珈说。

  经常有残疾人给邓如斌发短消息想来就业,但是现在市场还未被完全打开,客源问题没解决,就业岗位就难以扩大,先让现在的员工活好才是正事。“我们主营的团餐虽是一般意义上的大锅饭,但我给大厨的要求就是要做出小炒的味道。虽然同样是盒饭,我们要比别家的好吃一点。献爱心是有限的,别人会一次二次的为了献爱心来吃我们的餐食,但是东西不好吃人家没有理由三五次的再来照顾我们,所以产品本身是生存的根本。再有,我们的餐具、食品要保证绝对的卫生。客人拿到的铁餐盘都是用开水烫过,用毛巾擦干,带着温度的干净餐具,这样体验感才会好。”邓如斌说道。

  在业务上,他们也很注重对员工个人能力的培养。比如无声人骑手小哥范恒,他性格比较外向,抗压能力较好,于是就让他尝试做市场推广,拓展新的客户,没想到效果还挺好的。虽然送快递时他永远无法向客户说一句:“你好,你的快递到了。”但他脸上纯洁的笑容总是让人身心愉悦。现在,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近一年,成为重点培养对像。在工作中,他很有成就感,他积极乐观的状态也在影响着周边的朋友。这也是邓绮珈一家做公益的初衷。

  现在,武侯区委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正在帮他们寻找面积较大适合开餐厅的点位。邓绮珈说,希望2019年能在武侯开一家“无声餐厅”,提供更加多元的岗位让残疾人融入社会。(图文 华西社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