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逛非遗小镇体验非遗技艺 成都市“非遗+旅游”引领文旅新风尚

发表时间:2019-05-05 09:1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游客在崇州市体验竹编技艺。(图片由崇州市文明办提供)

  “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各大景点持续火爆。除了常规景区人气火爆外,成都的特色非遗小镇也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本地市民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随着旅游成为大众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出游显然已经不再满足于看山看水,而是要感受目的地不同形式的文化与风俗,体验当地居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非遗+旅游”的出游方式将成为热门。作为中国非遗重镇,成都非遗资源丰厚,“非遗+旅游”市场将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助力。

  非遗技艺

  吸引游客纷至沓来

  传统与时尚结合的建筑、富有历史底蕴的非遗项目让竹艺村成为节日旅游爆款。在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从村口到竹编博物馆,到处都是举着自拍杆的游客,这也让村里的家家户户都忙了起来。竹编传承人丁春梅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乐滋滋地告诉记者:“每到假期就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我们创办的丁知竹竹编品牌设置的竹编课程和制作的竹编小摆件都供不应求。”在丁春梅的身边,来自广州的游客黄女士对竹编小耳环爱不释手,她说:“竹艺村与我到过的古镇完全不同。这里以非遗竹编为主题,再加上独具一格的建筑,所见所闻都颠覆了我对古镇游、郊区游的固有印象。今天真是不虚此行。”专程从成都出发来到竹艺村的市民张女士笑着告诉记者,她和家人早就听说这个占领朋友圈的“网红村”了。趁着“五一”小长假来到这里,真是感到竹艺村名不虚传。这里既能欣赏竹编文化和美丽林盘,又能看到新农村的“国际范”。

  除了竹艺村,成都以非遗为特色的小镇还有不少。到了郫都区,不少人会慕名去安德镇看看郫县豆瓣制作工艺;明月窑的陶艺制作也成为不少游客去蒲江明月村的理由。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非遗+旅游’让成都的古镇游有了更多新意。古建筑、古街道为表,非遗文化为里,有表有里,既能丰富古镇内涵,又能对各古镇进行区分和识别。”在该负责人看来,以非遗为代表的文化品牌是能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

  非遗小镇

  古镇游跳出同质化的法宝

  非遗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成都文化遗存丰富,全市各地遍布着不同种类、不同等级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遗特色的小镇已经成为成都古镇旅游跳出同质化的重要“法宝”。与此同时,旅游也让非遗项目有了更多活力。

  据了解,之前,成都市评出了成都10大“非遗特色小镇”,成为游客们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值得一提的是,入选的“非遗特色小镇”中,很多已经是成熟的旅游小镇。如安仁镇、黄龙溪镇、平乐镇、洛带镇等。如今古镇游又有了非遗加持,成都的古镇便有了更多“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气息。安仁镇的川西传统婚俗、洛带镇的客家婚俗和四川客家舞龙、黄龙溪镇的火龙灯舞和船工号子、柳街镇的柳街薅秧歌、新繁镇的新繁棕编、安德镇的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平乐镇的瓷胎竹编、道明镇的道明竹编传统手工技艺、桂花镇的桂花土陶传统制作技艺、甘溪镇的明月窑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在与旅游结合的同时,也焕发出新的活力。

  “非遗+旅游”

  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

  文旅联姻,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非遗+旅游”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实践。近年来,随着非遗保护传承意识不断深入人心,旅游市场也自发地关注到“非遗+旅游”的市场潜力,包含非遗元素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涌现。据了解,在成都市100余项非遗项目中,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是最多的,共有61项,占45.5%。这类非遗项目最容易进行旅游开发。“非遗+旅游”不但可以令传统技艺得到传承和发扬,还能极大地给成都旅游品牌加分,形成发展新优势。

  随着文化与旅游不断深入融合,非遗与旅游的牵手水到渠成。非遗与旅游结合后,越来越多的游客在旅游中了解非遗文化、学习非遗技艺,甚至可以参与到非遗表演、制作艺术品中,这对提升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意义深远。(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