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听一场“云端”上的讲座 成都兴起公共文化服务新潮流

发表时间:2020-05-22 07:57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近年来,“成博·锦观讲座”、成都图书馆“锦城讲堂”、成都市文化馆“走近艺术”等品牌文化讲座,在成都掀起了一股文化热,并且成为很多市民新的休闲方式。目前,虽然各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已经重新开放,但是人群聚集的文化讲座,却暂时不能举行,为此,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纷纷推出“云端讲座”,让市民在家照样能够享受丰富、充实的文化生活。

  公共文化机构

  品牌活动纷纷上线

  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在保证防疫成果的同时,成都图书馆首先将其品牌活动——“锦城讲堂”从线下搬到了线上,同时还将成都图书馆的其他资源同时转移到线上。“锦城讲堂”共开设“道德讲堂”“关爱健康”“天府文化精品讲座”“国学经典”等13个板块,涉及文化、教育、艺术、健康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能够满足读者不同的观看需求。

  除了总结收录以往的讲座视频资源外,“锦城讲堂”也积极开展新的线上讲座活动,如专门举办了抗疫相关的线上心理辅导讲座等,为读者带来最新的讲座资源。目前,“锦城讲堂”已收录成都图书馆自开馆以来举办的所有讲座视频资源,数量已超千条,且资源在不断更新中,播放量超20万次。

  其实,除了“锦城讲堂”,成都还有很多品牌讲座在疫情期间“走”上“云端”,开展线上直播。

  讲座云端直播

  听众也可与主讲人互动

  5月17日下午,成都博物馆迎接国际博物馆日的重磅活动:“成博·锦观讲座”《陆海来风:丝绸之路视野下的南朝成都造像》在成博五楼社教区举行。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成都博物馆只发放了50个现场听众席位,活动场地也从以往能够容纳30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转移到了空间相对开敞的五楼社教区。当天下午2点,讲座开始,社教区的50位听众相互间隔很远,并且都按照要求戴上了口罩。但是,他们却并非此次讲座全部的听众,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更多观众对于此次讲座的报名需求,此次讲座在抖音、喜马拉雅等多个平台上同步进行了线上直播,数千位听众在自己家里收听收看了此次讲座,还能通过手机与主讲人、长江学者、四川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四川大学博物馆馆长霍巍互动,听众在手机上提问后,主讲人通过电脑屏幕看到听众的提问并做出回答。

  “春节假期后,小王没有回公司上班,没有请假,手机也关机,公司于是张贴公告,小王旷工,视为自动离职……公司若无法举证已经对小王解除劳动合同相关材料举证,那将认定公司举证不能,即公司败诉,小王主张获得支持。”这是武侯区图书馆从今年4月开始推出的线上普法公益讲座,知名律师夏红梅围绕读者关心的相关法律知识,并在线回答读者的提问。这一“云端”上的系列讲座已经直播了两期,深受读者欢迎,将持续到今年年底。

  线上开讲座

  受众扩大数十倍

  从今年3月以来,成都市文化馆品牌活动“走近艺术”文化讲座也“走”上了“云端”,听众通过“文化天府”APP,在家就可以收看这一期公益文化讲座。

  多年来,“走近艺术”讲座每周六在市文化馆三楼的多功能厅与听众见面,与300多名听众面对面聊艺术,很多市民已经长期形成周六到文化馆听讲座的习惯。疫情期间,“走近艺术”公益讲座不得不暂停,很多群众都在成都市文化馆的平台上留言表达对该讲座的需求。

  成都市文化馆舞台艺术部主任冯韬告诉记者,为了让“云端讲座”取得更好的效果,策划人员做了问卷调查:群众想听什么讲座?哪些文化讲座适合老百姓在家听?发现大家对于唱歌、手机摄影、剪纸、川剧等都有很大的兴趣。冯韬带领着部门团队从直播间环境布置、讲座主题选择、讲座嘉宾邀请、观众互动设计、讲座预告宣传等进行了全方面的筹备。

  2月23日,“走近艺术”2020年云课堂第一课:“不凡的‘笙’音——笙夜·探梦音乐赏析会”在“文化天府”APP上开始了,主讲嘉宾为四川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团青年笙演奏家徐勇,线上点击量达到6979人次,市民对于线上讲座的接受度大大出乎了筹备人员的预料,也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

  直播讲座上线以来,知名教师夏昆、四川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路绯、音乐人赵迎相继担当了主讲嘉宾,分享艺术心得,每一场讲座的点击量都在4000人次左右,最高达到8000人次。冯韬发现,比起线下讲座,搬上直播间的线上讲座互动性更强。“特殊情况下的转型探索,让我们积累了线上直播讲座的经验,也感受到线上讲座的魅力,未来,我们会把‘云端的讲座’继续保留下去,用更多样的文化活动形式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冯韬说。(来源 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