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020180410552981422185.jp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让孩子们的眼睛更明亮 锦江区采取多样化手段强化学生近视防控

发表时间:2021-04-01 09:42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荣

  锦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近视防控工作,多方协同、多措并举,积极有效地健全近视防控工作体系,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的重要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据悉,锦江区高质量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确保每天户外两小时活动;创设三条防控测评路径;破解四项防控难点;构建五方育人机制;推进六大改进工程;丰富七天“爱眼周”活动的“一二三四五六七”近视防控工作体系。该区2020年度学生整体近视率低于全国近6个百分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优秀率达到24.42%,合格率达到97.57%,已经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锦江样本。

  近日,我们走进锦江区的学校,详细探究该区到底是怎样狠抓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在锦江区的学校里,我们看到了一张张笑脸,一个个健康快乐成长的阳光少年……

  高点定位

  高质量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

  锦江区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求解思维,强化干成意识,2016年率先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一节体育课”。五年多来,该区先后投入体育专项资金3.6亿元,增聘170余名专职体育教师,同时邀请校外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300余名担任兼职体育教师,并在保障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和周课时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每天一节体育课”列入课表,从教会、勤练、常赛三个层面构建起锦江体育新样态,增加了学生体育活动时间,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奠定良好基础。

  其实,在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过程中,他们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比如,体育教师怎么来?该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政策保障和经费支持下,不仅新聘了170余名专业体育教师,还聘请了300余名校外优秀教练员、退役运动员担任兼职体育教师,聘请了20余名社会专业人士兼任学校体育副校长,增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专业性。

  在锦江区的学校里,各校根据自身实际,重构课程体系、合理调配课时、增配体育教师,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和学生在校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把规定的每周3至4节体育课增至每周5节体育课,确保学生们每天都有一节体育课,以保证锻炼的持续性、有效性。

  锦江区每学期都要根据实际开展一次为期七天的“爱眼周”活动,以宣传和促进青少年以及家长们的爱眼护眼意识。“爱眼周”期间,学校食堂提供一周爱眼营养餐;邀请眼科专家专题讲座,宣传爱眼护眼知识;组织爱眼护眼主题班队会,评选优秀眼健康师生监督员;举行眼保健操比赛;邀请家长参与爱眼护眼课程活动,并与学校一起开展学生视域环境改善。同时,各学校也结合校本特色开展其他丰富多彩的爱眼护眼活动。

  硬核推动

  确保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

  锦江区十分重视延展户外课程活动,在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基础上,率先探索校内每天2小时户外活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每日组织学生在校参加户外活动不低于2小时,并将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各校园结合实际,拓宽思路通过优化体育课程、增加户外课程、丰富社团活动、开展劳动活动等,确保学生每天都有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的可能。

  他们十分重视发挥区位优势,不断丰富研学和社团活动,将视力健康与革命传统、家国情怀、农耕文化、校园文化、足球运动相结合,研发“红色小脚印”“走遍成都”“天府绿道远足”“七彩田园”“幸福农场”等特色校本课程;学校课堂满意度从75.8%上升到85.6%,课程满意度从89.5%上升到93.2%。

  该区不断拓展培养路径,聘请原中国足球队队长马明宇、知名足球运动员邹侑根等足球名将担任学校体育副校长,指导学校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打通特长生培养渠道,在小学和初中开展“男子足球苗子队”培养。

  在实践中,锦江学校不断丰富体育内容,通过“体育+”的方式,打破学科边界壁垒、打通学科内在联系,如将时代精神、传统文化融入体育课堂和体育活动,并开设了“民间武术”“抖空竹”“射箭”等10余项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创编 “川剧操”“八段锦”等富含传统文化的师生课间操,让学生在体验运动乐趣的过程中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提升。

  据了解,锦江区教育系统每年要举办1000多场次“锦江杯”足球、篮球、排球系列赛和趣味体育赛,做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让学生在“常赛”中增强运动兴趣。100%的学校均组队参与各级各类挑战赛、国际邀请赛等专项赛事。目前,锦江区的初中“男生足球苗子队”已有6人入选四川省足球队。

  精准预警

  创设动态防控科学测评路径

  为了确保体育质量,锦江学校实施科学监测,创新建立了身体技能、运动能力、健康知识等15个指标,实施专项监测,分别形成区域、学校、班级、学生个体监测报告,并开展专项督导,由专(兼)职责任督学、专家责任督学、社会公众责任督学组成的三支督导队伍,对学校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情况进行专项督导。他们还创新评价方式,增加了体质健康发展水平在学校质量评价中的权重。

  锦江区依托“锦江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子系统 “视力管理动态监测系统”,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建设智慧教育监测云平台,通过一年两次视力筛查,建立了“一人一档”的视觉健康档案,进行动态实时监测,及时对学生的近视预防进行介入,精准预防。他们还通过大数据支撑,为学生、班级、学校提供及时的风险预警与分级管理,实现了近视防控的数据化、动态化、系统化、实效化。

  锦江区强调精准督导,一方面将近视预防工作纳入日常督导,将学校近视防控工作列入日常检查内容;另一方面将近视防控工作纳入督学日常视导,增加近视防控工作指标在学校督导考评中的权重,并组织公众督学、责任督学和教育监督员不定期随机对学校近视防控工作的落地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该区还以考核评价为导向,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教育发展”考评体系,建立起了锦江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审考核制度,将学校学生总体近视率、新发近视率作为学校目标考核重要依据。学校也将学生近视防控工作纳入班主任管理考核内容,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班级评优评先、班主任与任课老师年度考评的依据,实现责任层层落实,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上升的学校进行通报,约谈校长。

  优化管理

  破解近视防控顽疾难点

  锦江区十分重视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与创新课程体系、优化育人模式结合起来,主动将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融入国家课程实施中。他们制定了《新时代锦江“好课堂”指导标准》,聚焦“教的质量”,以“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为思想指导,坚持“高质低负”原则,深入开展作业设计研究,不断优化课业减负管理,制定出台《锦江区学生作业管理办法》,并通过学校顶层设计进行创新,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时间,大力推动个性化作业。

  该区突出“养成习惯”的培养,在学科课程中渗透学生爱眼护眼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护眼意识,严格遵循“20—20—20”法则,即短视20分钟后,要抬头远眺6米外20秒钟以上;规范读写姿势,严格落实“一线一拳一尺一寸”规范,将“坐姿”“写姿”纳入学校日常课堂巡查。

  更重要的是,锦江区十分重视抓实“管理效果”,督促各校根据学校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学生手机管理细则。宣传中小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细化学生手机管理,落实有限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明确家长的监管责任,指导家长科学管理孩子对手机的使用。

  他们制定了《学校多媒体(电子产品)使用管理指导意见》,开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研究,严控教师使用电视、投影等设备的时间,合理选择背景、字体、字号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倡导尽可能选择大屏幕电子产品,切实缓解学生视觉疲劳。指导家庭根据条件科学选择使用电子产品。

  深度融合

  构建协同育人有效机制

  锦江区邀请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权威医疗机构的学术专家组建了锦江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专家团,指导防近工作的开展,逐渐构建起了学校主体、家庭配合、社会参与、医院支持、专家指导五方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进行眼健康教育和宣传,实施视力监测和健康管理;家庭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家庭近视防控指南》,在学校的指导下规范日常居家用眼行为,改善学生居家视觉环境,减轻课外学习负担,增加户外活动;社会为儿童青少年提供户外社会实践基地,打造良好公共视觉环境;专业医疗机构通过视力普查有效进行个体干预和信息反馈,为视力异常学生提供绿色干预通道;专家、家长志愿者代表成立眼健康指导委员会,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开展近视防控公益活动。

  锦江区实施了“防近营养餐工程”,在全省首创聘请市场监管人员担任校园“食品安全副校长”,实现营养健康指导全覆盖。校园“食品安全副校长”和“健康副校长”两支队伍共同走进学校,指导学校和家长科学制定营养膳食食谱,根据不同季节和各类食材对眼健康的促进作用,提高爱眼护眼食物配餐比例,为每一个孩子科学提供防近营养餐。

  该区优化了校本课程设置,多方协同研制《锦江区学生近视防控手册》学生版、家长版、教师版,对儿童青少年进行全学段、全时段爱眼护眼指导和干预。据了解,他们跨学科、跨学段创编推广了《好眼睛好未来》《眼睛的秘密》《做眼睛的好朋友》等亮眸系列校本读物和绘本,总结出了一系列将视力健康与革命传统、家国情怀、农耕文化、校园文化、足球运动相结合的“红色小脚印”“走遍成都”“天府绿道远足”“七彩田园”“幸福农场”特色课程,创新“爱眼护眼沉浸式校园”模式。

  筑牢支撑

  积极推进亮眼改进工程

  近年来,锦江区已经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全面实施学校光环境提升工程,确保学校人工照明达标全覆盖。他们还实施了“读物清理工程”,率先要求全区学校使用的儿童青少年读物字号不得小于5号字体,按照《儿童青少年学习用品近视防控卫生要求》相关规定,清理校内纸张、印刷质量、字体、字号、行空不规范读物,并为每一个孩子配备可升降课桌椅,每学期根据学生生长发育实际,对课桌椅高度和学生身高匹配性进行监督和不定期调整。

  锦江区大力实施学校场馆改造工程,累计投入专项资金约3.6亿元,分批次对学校运动场(馆)进行改造、扩建、新建,确保学校运动场地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并充分利用已设立的红色教育基地、校园农场、社区儿童青少年活动空间、户外拓展基地、航模体验中心等210余个研学场所,积极探索,打破教材、课堂、校园爱眼护眼的局限,与街道社区共建学生居家范围内“1公里”健身圈。截至 2020年12月,锦江区体育场地面积达167.63万平方米,体育场地点位数1269个。

  如今,锦江区正在大力实施“亮眼改进工程”,在积极以全面协调发展的方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确保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据悉,锦江区将继续坚持“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全面发展育人观,扎实推进近视防控工作,共同呵护孩子们的眼睛,为孩子创造光明的未来,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