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成都市都江堰:抢抓重塑发展空间机遇 书写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

发表时间:2018-07-31 09:4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图片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中,对四川未来的发展空间布局问题进行了部署——“一干多支、五区协同”,首次提出打破行政区域壁垒,建立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跳出盆地格局看四川。

  7月26日,都江堰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关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决定》指出,持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努力厚培城市文化内涵,强化康养旅游环境支持;必须以提升开放层次、推进区域合作为抓手,推进城市国际交往,强化区域协同发展,建设川西旅游集散中心,增强康养旅游发展动能;必须以建设生态社会、增进绿色福祉为取向,健全绿色发展制度机制,推动绿色发展成果共享,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打牢绿色发展社会根基。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格局中突出城市特色、形成功能支撑,都江堰市将以更开放的视野勇担成都“西控”战略使命。

  7月27日,都江堰和汶川两地签署“区域协同发展框架协议”,两地将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协同发展战略关系。这是自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召开以后,成都区(市)县中打响的“第一枪”,也是都江堰市“一张蓝图绘到底,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将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都江堰市发展的生动实践,抢抓重塑发展蓝图机遇,交时代答卷,书写都江堰区域协同发展新篇章”的承诺实践。

  

  图片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

  生态协同

  倡导建立岷江流域生态示范区

  “我们这次的旅游路线主要是生态游,先到成都都江堰,再从都江堰一路向西北,到四川境内的阿坝州等地。”在上海工作的高海龙将自己精心研究的旅游路线发在群里后,马上得到了小伙伴们的一致点赞,“生态游,感受成都川西地区的自然底蕴和生态本色。”

  对于高海龙这样的外地游客而言,首选都江堰可能是追溯于都江堰—青城山的大名,但对于越来越多的川内人而言,周末或者三五日的小长假选择川西片区,更多的则是去感受原味的生态。

  都江堰作为很多人的首选,自然底蕴自然不必多说。在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中,都江堰市继续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位,在对全市的自然生态资源进行详细梳理后,将市域1208平方公里用地的85%划定为自然生态环境区,其余15%划定为生态经济区。

  这与此次省委全委会上提出的川西生态示范区相得益彰。根据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的部署,从成都出发,以都江堰为门户,一路向西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这次都江堰市在市委全委会上提出倡导建立岷江流域生态示范区,就是倡导岷江流域将生态放在发展的首位,实现和其他区域差异化“协同”发展,又能在特色农牧业、清洁能源、生态经济上取得突破,进一步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终实现全省“一盘棋”发展。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传神地展现了都江堰的旅游资源特色和文化内涵。顺势而为,都江堰市始终坚持依托生态本底优化产业布局。作为成都“西控”区域核心区,都江堰市更承担着成都平原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功能。而都江堰市作为大成都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板块,都江堰市又将有着怎样的发展格局和战略定位?

  “都江堰市将依托大青城品牌,以生态底本为优势,带动区域生态协同,做强康养旅游集群,加快建设川西旅游集散地,在同汶川、四姑娘山、九寨—黄龙、康定等川西北经济区的协同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都江堰市委有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一直以来,以旅游城市立名的都江堰市,坚持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川西旅游集散地作为确立的两个首要目标。为此,当地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业态、做大产业规模,依托生态底本与周边川西北生态城市群的优势,助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日渐成熟。

  近年来,康养旅游的发展对生态底本要求越来越高。都江堰市“高瞻远瞩”, 瞄准健康管理、生物医药、健康食品、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文化康养七个主攻方向,加快培育“青城道养、医美康养、田园颐养、森林康养”优势品牌。实施青城道养产品培育计划,引导现有酒店开发道家膳食、太极、洞经音乐等文化资源,打造药餐、素餐、道餐等特色康养餐厅,推出瑜伽、SPA、茶道等康养产品。实施医美康养产品培育计划,开发推拿、针灸、理疗等中医治未病康养产品,积极引进远程医疗、基因检测、定制诊疗、健康干预等现代医学康养产品。实施田园颐养产品培育计划,开发精华灌区田园风情体验、乡村游憩、精品民宿等乡村休闲类和农事体验类康养产品。实施森林康养培育计划,打造森林露营、攀登索降、溪谷漂流、山地运动等康养旅游产品。

 

图片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提供

  资源协同

  切实发挥成都与川西地区协作桥头堡的功能

  前几年,都江堰市就提出了要加快建设川西旅游集散地的目标。在新一轮的空间布局背景下,都江堰市有何优势?

  在区域旅游资源协同发展上,都江堰早有动作。近年来,该市发起成立中国精品旅游景区(营销)联盟,推出“中国黄金旅游走廊”;加强与甘孜、阿坝等川西精品旅游环线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交通链接,打通在旅游营销、旅游线路、旅游信息和旅游客源的市场分割,整合区域资源,实施整体营销,着力拓展旅游营销服务半径。

  旅游是个“大盘子”,如何盘活资源,区域协同发展是必走之路。今年3月,四川交投集团和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就签署了从都江堰到四姑娘山景区新建一条轨道交通项目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还将配套建设都江堰综合交通枢纽、配套产业园区和开发龙池—虹口景区。为达到旅游开发目的,双方还将联合进行龙池—虹口旅游综合开发等项目。未来,游客通过一条观光铁路,将实现往返于都江堰、四姑娘山等著名景点。

  此外,处于成都西部区域桥头堡的地理位置,都江堰市坚持发挥在川西旅游环线的枢纽作用,加强与川西旅游环线特别是康定、汶川、九寨沟等地的区域协作,将把都江堰建设成为川西旅游环线的保障基地、集散基地。在此其中,青城山、都江堰、九寨沟签署跨区域的旅游合作协议,让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三大国家5A级景区之间的合作更近一步,三大景区的优势资源呈现在广大游客眼前,打出了一副“组合牌”。三大景区将优势资源串联整合,形成“最美黄金旅游走廊”旅游线,使游客能够在一条旅游线上将避暑、观景、养生等亮点都收入眼中,实现一次出行多重体验,真正做到资源协调分配,互动共享。

  “逛了青城山—都江堰,直接在都江堰景区游客中心的候机室办理值机和换取登机牌,要方便很多!”作为全国首个在5A级景区设立候机室的城市,体验过的游客无不点赞,从都江堰前往成都双流机场乘机,可在候机楼享受多重便利,免去转乘烦恼。

  区域协同的另一个都江堰实践则是对口帮扶康定市。在援助过程中,都江堰市始终坚持区域协同发展,立足自身对外开放平台,充分利用“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四川农业博览会、三月三采茶节等品牌节会、展会优势,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节成功展销康定市特色农牧产品,开展摄影展和景区旅游推介活动,打造“圣洁甘孜 康定礼好”品牌,并组织康定市企业与该市优势农旅企业召开座谈会,共商建立两地旅游产品开发合作和数据信息共享机制,举办了“2018都江堰—康定爱心帮扶电商节”,将康定市优质农旅产品纳入该市电商平台进行展销。都江堰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都江堰市将一以贯之地严格按照省委、成都市委统一部署,聚焦贫困村和贫困户,进一步发挥建成项目效益,根据康定所需、都江堰所能,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工作落地落实。通过加强机构保障、持续推进帮扶工作、大力提升项目质效、着力加强人才培养、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持续深化转移就业等举措来与康定协同发展。

  区位协同 “一干”一路向西的支点

  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都江堰市委相关负责人就表示,都江堰市将按照市委的部署,以交通互联、产业共兴、生态共护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合作实效,切实服务好全市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大局和走在全省、全成都前列。

  谈起与汶川的合作,都江堰市委主要负责人有这样的表述,“都江堰市与汶川县山水相邻、人缘相亲,合作基础深厚。两地建立协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是贯彻落实区域发展布局的务实之举,是构建区域经济联盟的共同需要,是两地谋求区域经济合作的共同愿景,为双方赢得更广发展空间、创造更大发展成果。”

  据悉,协议签署后,双方本着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共同探讨在多领域寻求共创共建共享的结合点,重点将在“形成一体发展规划、共同争取重大政策、交通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联动互补、生态环境共治共享、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展开合作,搭建携手并进的合作平台,促进两地实现经济社会同发展、共进步、更繁荣。

  以川西门户来作为支点,寻求川西生态示范区域协同发展机遇的都江堰市,有什么样的先天优势呢?都江堰市与汶川的合作给出了答案。

  据悉,都江堰市和汶川的合作主要在这几方面发力,将形成两地一体发展规划,共同组建经济联合体和服务共同体,促进两地主动融入成都主干城市发展;共同对上争取重大政策,力争获得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并全力将相应项目申报列入国家、省“十四五”等重大战略和项目库,且能享受相应的民族地区发展特殊支持政策,推动两地在五区协同中建设先行先试区。促进两地交通互联互通,着力构建两地连接顺畅、转换快速、组织优化、便捷通达的两地区域交通格局。促进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将产业协同发展作为两地合作的核心内容,坚持“联动协调、有效互补”,共同构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优势、富有两地区域特色的一体化产业生态圈。促进生态环境共治共享,双方共同构建大生态协同保护机制,共同争创国家、省生态保护示范样板,探索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激励机制、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双方联动开展区域生态环境和地质灾害治理,共同加强生态廊道自然形态的维护,切实加强紫坪铺水库区上游河渠源头管理,切实做好两地境内河流、森林、鱼类和各类生物性资源保护,努力打造长江上游“水生态环保示范走廊”。促进各项事业共同繁荣,两地全面推动文化、教育、卫生、干部交流学习等社会事业领域深度合作和繁荣发展,有效提升两地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