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新都区:做好“融合、服务、创新”三篇文章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展现新都更大担当

发表时间:2019-10-29 17:3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今年4月,新都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正式挂牌成立,5个月来,我们坚持探索建设方法,总结建设经验,完善建设机制,总的来说,区文明委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各级部门、镇(街)、社区全力参与,取得了预期成效。总的思路是,按照“四个坚持”工作原则,围绕“三体系一平台”建设(三级工作组织体系、“8+N”实践阵地体系、“3+N”志愿服务体系、文明实践网络平台),全力做好融合、服务、创新三篇文章,将实践中心建成传播党的理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天府文化的新阵地,把志愿服务变为撬动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共治、提升城市品格的新风尚。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聚焦“融合”,努力构建文明实践的生态圈

  一是融合全域资源,打破“资源孤岛”。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枢纽,统筹组织、宣传、社治、群团等跨部门资源,形成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健身体育、卫生健康、平安法治、社区便民等八类公共服务资源平台,实现阵地联建、队伍共用、资源共享。二是融合线上线下,打造“掌上门户”。链接区融媒体中心新媒体资源,依托“文明新都”公众号等开发推广信息发布、需求对接、一键获取等线上功能,推动资源线上跑、群众少跑路,打造网上文明实践中心。三是融合参与力量,实现“内生循环”。构建“志愿参与-爱心反馈-更强参与-全民受益”循环系统,形成爱心公益联盟、“香城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公交卡等服务机制和形式。目前,全区文明志愿队伍超过1820支,志愿者数量超过13.2万,服务总时长超过70万小时。

  聚焦“服务”,用心编织文明实践的民生网

  一是建立服务机制,保障群众多样需求。引入本土公益组织“金东社工中心”,建立志愿服务“一单、一图、一库、一堂”工作机制,打造志愿者“五有平台”,“微爱医疗志愿服务”“青年之家”“长者食堂”“社会组织孵化”等项目有序推进。二是推动服务下沉,扎根城乡群众生活。突出党建引领,以党建联建、党建地图、党建客厅等形式,确保八类公共服务平台资源下沉到城市社区、楼宇楼栋,融入到农集区域、群众生活。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实现群众收益最大化。依托新都传统文化、工业基础、政务品牌等资源,组建相关领域专业志愿者队伍,促进队伍由散到精,素质由弱到强。目前,全区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已覆盖全区所有镇(街道),服务阵地总面积超过1万平米,惠及城乡群众超过15万人次。

  聚焦“创新”,全力拓宽文明实践的新路径

  一是创新拓展宣讲载体,打造特色品牌。着眼弘扬“三香文化”、传播主流价值,开展“文明+社区教育”专项行动,“农村幺店子学堂”“香城社区讲坛”“桂湖讲堂”“锦门游学”等特色品牌应运而生,凝聚向上向善向美文明实践共识。二是创新推进文明参与,深化文化治理。把天府文化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策划特色活动,植入文化活力,增强参与粘性,推动天府文化从社区治理末梢中“长出来”,“快乐周末、百姓舞台”“文明小剧场”的群众参与度、认同感越来越高。三是创新开展文明评先,引领最美新风。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公民道德建设,开展“最美新都人”系列评选,已陆续推进“最美志愿者”“最美河湖长”“最美邻居”等10多个类别优秀代表评选,其中“最美河湖长”评选开创全市先河,尽显治水之美、生态文明,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抓的是民生小事,攒的是滴水之功,是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一招。下一步,新都区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为契机,把握机遇、先行先试、自觉担当,深刻领会、认真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继续在融合、服务、创新上下功夫,为推进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贡献更大力量!(新都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