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杂粮”之外 孩子要多食“文化主粮”

发表时间:2017-11-30 14:2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中华文明绵延久远,深厚的民族土壤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我们就有了四书五经,有了宋明理学,有了儒释道,有了诸子百家,有了诗词曲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了先哲圣贤们恒久、普世的思想智慧,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宛如清新而流动的活水,滋养着我们的心灵。在被外来文化、快餐文化、商业文化充斥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经典文化的“培根”教育显得尤为重要。(11月29日《中国教育报》)

  如今,稍微科学一点儿的食谱都在追求“杂”,它可以让人们全面吸收身体所需要的元素。同理,很多人在教育孩子时也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杂”,孩子懂得越多越好,吸收百家所长,已经成为一种教育趋势。

  “偏听则明”,“文化杂粮”当然有益于健康成长。这是一个开放时代,任何封闭的理念或行为都与时代格格不入,它只会造成僵化和裹足不前,甚至是畸形。因此,我们青少年教育要体现足够的开放度,不拒绝外来文化,正确看待西方文明,才会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当然,这种杂食文化反过来也能补缺我们的文化短板。

  不过,所有的文化滋养都应该建立在民族文化的“文化主粮”基础上。现在很多年轻人,对外来文化崇尚之至,甚至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好莱坞电影一定都是好的,西方节日一定要过的,欧美国家一定是最自由的,美国的空气是香甜的......反过来,却对我们的民族文化却不屑一顾,这是令人可悲的现象。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要让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主粮,要让社会主义文化成为年轻人的信仰,唯此,我们的未来才充满希望。

  当然,我们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贬低外来文化。中华民族向来是个兼容并蓄的民族,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我们有足够的自信来接纳外来文化。但这一些的前提就是,要建立民族文化的信仰。有信仰,就有自信,也才能在吸收外来文化时坚定文化立场,才不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路上迷失精神的航向。

  因此,“杂粮”之外,我们的孩子还要多吃一些“文化主粮”。(大邑县评论员 程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