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61214164307.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应扎根经典

发表时间:2017-12-25 23:43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人民网北京1223日电(韦衍行) 由舒同文化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第一届国学教育论坛” 23日在北京开幕。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内的与会专家聚焦青少年国学教育,呼吁重视经典、读写经典,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李中华在论坛上介绍了他与舒同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振联合主编的《经典诵读与书写》系列教材。这套教材选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声律启蒙》以及“四书” “五经”中近7万字的经典内容,按照小学和初中共九个年级、十八个学期的体例设计,已被20多所北京的学校作为晨读系列教材。(1223日,人民网) 

  中华文化繁杂、广阔、深奥、智慧,魅力无穷。世界变化快,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与传统文化的时空距离将越来越大,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是教育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也是国家和人民极关心的问题。尽管问题复杂、路途遥远,需要做的却很简单:扎根经典。 

  首先,经典是最接近传统文化的资料。在社会演变的进程中,中华民族所生存的社会一直在变化,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建筑等很多物质性的时代标志都在走向消亡,只有经典书籍记载下来的材料能为现代人提供更准确具体的历史资料,因此要传承传统文化,必须走进经典。 

  其次,经典是高度概括的文化。古人所著的书籍,体现了古人的精神,那些精神便是文化的体现。比如《礼记》记载了当时的社会法则,《诗经》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论语》则给做人提供了参考。这些本身便是文化,只有去了解这些经典,才知道传统文化是什么,才能知道传承什么。 

  更可贵的是,经典能塑造和矫正文化价值,因为它有很多好的内容,代表着永恒的智慧。孔子说: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这就是讲读经典的作用。人非生来智慧,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幸运的得到智者的教导,况且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智慧——历史积淀下来的智慧,因此经典是很好的参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被人们用作警示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激励为国家民族做贡献的仁人志士;习总书记在讲话中用到:“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勤俭节约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标语……这些都是从经典中找出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作用于当下的例子。 

  所以,经典作为研究材料、文化文本都具有最可靠的价值,其本身也有文化的智慧价值,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需要扎根其中,矫正人性、完善人格、启迪智慧也离不开它。现代人阅读经典有语言障碍,逃避当然不可取,要减少障碍,唯一的方法便是从小打基础,一点点提升阅读经典的能力。就如李中华教授所说:“即便孩子在诵读中可能不会完全明白经典的深层含义,但是在重复的诵读和书写中,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和净化将刻入孩子的基因和记忆,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素养。” (金牛区评论员 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