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 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以德为先 家风为首

发表时间:2018-05-16 11:1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田怀新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习近平曾经朗诵过的这首《游子吟》,触动无数人的心弦。5月13日的母亲节,朋友圈各大新媒体掀起了感谢母亲的热潮,随手打开朋友圈可见大家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这些无不向我们传达着中华民族的孝文化。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也应该发挥它应有的当代价值,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代倡导的家风文化是对中华传统美德孝道文化的一种延续,也是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曾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但我们身边却不乏那种背道而驰的人,我们所熟知的“啃老族”“空巢老人”还有电视频道爆出的七旬老人冷死街头,只因两个儿子一家住一个月,而某一个月的31号无地可去,导致雨夜流浪街头。这些让人痛心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有多高的成就多好的才华,丢失了最基本的孝道,那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也是一种以孝为首的家风文化在当代社会仍应是持续主流,人才的培养应以德为先,家风为首。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成员的后方。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国利民,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国家是由千万个家庭组成,文明优越的社会制度和丰富的物质生活,为建立和睦幸福家庭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当今新时代,当我们万众一心努力建设国富民强奔小康的同时,更要注重家庭建设,注重家风。 

  照顾好了“小家”,方能彰显照顾“大家”的气魄。以小见大,辉煌腾达时不忘家里老母亲,异国他乡功成名就时自然也不忘祖国母亲。留学英国18载的黄大年用最短时间辞掉国外工作毅然回国,在归国7年多的时间里,担任多个技术攻关项目首席专家,突破国外技术封锁,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成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家风还是一种最基本,直接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的道德、素养和生活习惯。我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先生曾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一方面,家风靠父母掌舵和示范,首先父母要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在孩子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孩子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风,使得青少年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之下,在家风潜移默化的熏陶之下,从善崇德,成为品格良好、人格完善的人。青少年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会经过耳濡目染接受影响,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人生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另一方面,社会有责任有义务营造良好的家风建设传承氛围,尤其应当成为党员干部考核方面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有了好家风、好作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千千万万家庭培养传承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重视家庭、强调家风,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中。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照顾好“小家”,奉献于“大家”应当成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龙泉驿区评论员:杨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