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网言网语要映射时代传承文化

发表时间:2019-05-30 16:11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在信息更新以秒计的互联网时代,一天不上网,就感觉被世界遗忘,而那些不断刷新的网络新词,也经常让很多“80、90后”直呼跟不上潮流,看不懂世界。高频出现的网言网语,既有着鲜明的互联网烙印,也影响着时代主流价值。

  如果不百度一下,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柠檬精”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意思相同,“种草”不是真正的种草而是指分享推荐,“锦鲤”不是水里的观赏鱼而是代表好运, 源自轮胎摩擦声音的“skr”是表示同意。

  这些发端网络的“民间词语”,反映实事热度,贴近真实生活,其产生有时候仅仅是因为某位明星的口头禅,或是出自某一篇爆款网文,加上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很容易蹿红成为人们口中的热词,一些具有正能量的词语,甚至被“官方”收录,成为语言体系的有益补充。诸如“点赞”“给力”等网络词语,符合大众传播的要求,就连严谨的《人民日报》,也曾在头版头条出现了《江苏“给力”文化强省》的文章,人民网等各级主流媒体也广泛使用各种具有正向意义的网络词语。

  然而,网络词语走红快,被遗忘也快。互联网的碎片化传播,容易阻断其持续传播。部分缺乏文化底蕴的热词往往没有生命力,在信息洪流中很容易被冲淡、替代。互联网造词的浅层化和草根性,随意性和不规范,也导致网络词语往往泥沙俱下、良莠不齐。

  低俗、庸俗、媚俗的网络糟粕词语,如“屁精”“滚粗”“尼玛”等,对社会产生了极为负面的影响。“屌丝”“逗比”“叫兽”等更是对特定人群的恶意攻击和矮化。一些词语宣扬拜金、挥霍等错误观念,对青少年等网络主要群体的价值观形成造成了错误引导。部分网络词语故意使用错别字或是谐音字,对中小学生接受规范化教育带来了困扰。还有如“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词语,强行拼凑词意,难以用常理去理解。

  语言文字要反应生活,贴近生活,对网络词汇的吸收,体现了语言体系的开放性和与时俱进。但也要注意,不管是网络语言还是传统词句,都具有教育意义,必须符合公序良俗和使用规范。尤其是公开传播的平台,更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

  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专门发布了《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规定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不得使用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网络词语的滥用和传播给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经过生活的检验和文化的沉淀,那些优美且富含意义的词句,即便流传千年依旧朗朗上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播力。面对产生于互联网的网络词语,使用者和传播者都要以文化传承的自觉,取其精华去其糟泊,从每一次的遣词造句和转发传播做起,爱护我们的语言文字,让那些真正关照生活、映射时代的网言网语,成为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龙泉驿区评论员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