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网络不能成为隐私泄露的“跑马场”

发表时间:2019-08-12 16:5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每天接到好几个骚扰电话,手机短信里一半以上都是贷款、推销、诈骗信息……这样的信息骚扰成了现代人生活的“标配”,而更让人焦虑和恐惧的是,这些“呼死你”的信息,能根据用户的姓名、住址、工作单位等“精准推送”。在互联网深度介入生活的当下,治理个人隐私泄露,防止网络“窥视”,必须加强网络安全治理。

  个人信息涉及隐私权,近日有记者在某电话推销公司“卧底”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已经“成了一条地下黑色产业链”,换言之,公众的隐私成了部分人违法牟利的“资源”。该公司不仅规定员工每天要拨打上千个电话作为“考核指标”,甚至还引入了“AI”等智能技术,提高拨打的效率和针对性。公司还流传着“一个大单、三年吃穿”的口号。普通人的隐私就这样“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摆布的“信息裸奔”,让人“细思恐极”。

  信息的泄露,为电话推销、诈骗等提供了原料,那么,这些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呢?互联网时代,键盘上的随意敲击,都可能成为泄露个人的源头。网站注册、通讯工具、网友浏览、关键词搜索等,这些都包含着用户的个人数据,对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互联网公司和专门盗取个人信息的“黑客”来说,盗取这些信息易如反掌。2017年3月,公安部开展的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仅4个月时间就侦破相关案件1800余起,查获各类被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500余亿条。

  大数据时代,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正因如此更要加强信息的安全管理,尤其是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遭遇信息泄漏的个人,有权立即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删除有关信息或者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予以制止,个人还可向公安部门、互联网管理部门、工商部门等相关机构进行投诉举报,但现实中很少有人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利,个人维权意识的淡漠,助长了信息盗取的嚣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在互联网平台面前的弱势。

  大数据要为生活服务,而不是制造焦虑,个人信息的保护,当然要靠用户自己多留个心眼,但在动辄需要提供注册信息的网络应用面前,用户往往缺少主动权,不得不以信息换取使用权限。如一些APP,就在过度索取用户隐私权限,如果用户拒绝,就无法继续使用。从这个角度来讲,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更多的还是需要互联网企业、平台履行好主体责任。

  网络没有价值观,但互联网公司和平台要有价值判断。互联网平台讲究用户思维,就是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基于产品的优化和服务的提升,而不是套取用户的个人隐私,越俎代庖,替用户做主,甚至是变卖用户信息。保护用户信息安全,这是一条不容突破的底线。但是显然,这样的意识还没有形成共识,甚至个别互联网头部企业管理者,也都还存在“用户愿用隐私换便利”的商业逻辑。这也表明了网络信息安全治理依然任重道远。

  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离不开健全的法治环境和制度的强力执行。对互联网上的新生事物,监管部门保持审慎态度,有助于互联网的发展,但审慎不等于不管,而是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存在的乱象,监管部接连出台了不少法规制度,对各种APP、银行、医院等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不断进行约束,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乱象蔓延。但面对互联网的海量用户和海量应用,规章制度的制定、执行明显还是有些滞后,需要超前预判和加大处罚力度,尤其是对那些在利益面前,盗取、贩卖用户信息的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罚,坚决打掉信息交易的黑色产业链。

  互联网还将更加深入地融入生活,更多的信息将在网上汇聚,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网络存在“信息泄露”的风险就拒绝触网,毕竟互联网带来更多的是美好。同样,网络空间的海晏河清,需要用户个人、互联网平台以及监管部门等多方携手治理,唯有如此,互联网这个最大的变量,才会成为推动发展、造福生活的最大增量。(龙泉驿区评论员 陈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