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jpg
  • QQ截图20180410151123.jpg
  • 成都广告图.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用健康饮食习惯为“最严禁野令”加分

发表时间:2020-04-13 10:2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随着全国人大常委会“禁野”决定的出台,各地立法“禁野”的进程不断加快。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广东、深圳、珠海、天津、福建、湖北、青海、甘肃、重庆、江西、湖南、山西等12个省市出台或修改地方性法规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北京、广西正就修法征求意见。(新京报)

  许多年前的一则“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公益广告,让许多人意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可以从自己做起。而这次新冠疫情爆发,以惨重的代价让人们懂得,不保护野生动物,就会危及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吃野味,曾是不少人的偏好。“野生的比家养的味道好”“野味营养价值更高”“以形补形”……错误的观念,让野生动物成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者的盘中餐。蛇类、黑天鹅、穿山甲等,成了难得的“珍馐佳肴”,甚至还有人在残忍地生吃活猴脑、喝生鹿血。种种场景,让人只是想想就觉得触目惊心。

  野生动物的营养真的更高吗?味道更加鲜美吗?显然不是。营养学者早就有结论,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跟家养的鸡鸭鱼没什么两样。还有被一些人认为是名贵药材的穿山甲鳞片,其成分不过跟指甲一样,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神奇功效。虎骨、鹿血、牛鞭等,功效也都被过分夸大。相反,野生动物由于生长环境原因,常常携带各种寄生虫和病菌,加之一些生吃等不好的食用习惯,极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即便如此,还是有人明知野味并不美味,也没有更好的营养价值,甚至带有风险,但仍然为了追求新鲜刺激,把吃野味当成了一种有身份的体现,不仅自己吃,还以此待客,迎合特殊客人的偏好。一些高档餐厅,专门投其所好,卖起了野味高价菜。有买有卖,野味也就做成了产业。这次发生疫情的华南海鲜市场爆出的一张野味菜单,对各类野味的价格进行了明码标价,让人看到了野生动物市场的“野蛮生长”。

  这些自诩会吃的食野者,既缺乏健康常识,也根本不了解饮食文化,更加触犯了法律。安全健康,是美食的前提条件,有了健康的保障,食材、味美等才有了意义。饮食的过程中,也融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让人们在饱腹的同时,学会敬畏和感恩。不懂得这些道理,“病从口入”是迟早的事。

  有需求,就会有买卖。尽管买卖野生动物一直被法律所禁止,但仍然有人在钻漏洞、吃野味。滥食野生动物,既有立法上的原因,也有执法上的原因。不出现管理漏洞,执法更加有力,是处罚措施落地的关键。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禁野令,12个省市出台法律法规,将处罚对象也对准了非法食用者,广东、深圳、珠海的处罚最为严厉,针对“食野味”者最高处动物货值30倍罚款,对组织者要求从重处罚,也因此被称为“最严禁野令”,就是在告诉食野者,管不住嘴,就要挨罚。

  可以预见,禁野令将有效地对野生动物买卖形成震慑,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们都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要对陋习进行深刻反思,因为这不仅仅关乎野生动物的生存,更关乎人类自己的命运。 (龙泉驿区评论员 陈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