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标题-1.png
  • 未标题-1.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文化下乡要对准基层胃口

发表时间:2022-03-31 14:10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关 荣

  春暖花开,各地纷纷开展“三下乡”活动。但笔者在农村走访时,也听到一些农民朋友对文化下乡的不同看法:一些活动流于形式,来时热热闹闹,走后没啥回味,难以从中受益;一些活动不对口味,节目内容是老一套,难以反映真实生活;有的送戏下乡“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搞“一日游”;一些送书活动所送图书不符合实际需要,成了摆设。(3月29日 央广网)

  文化下乡本是满足基层老百姓的需要,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的日渐深入,属于“富脑袋”的工程。可惜,很多活动没有接地气,导致基层干部群众没兴趣,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事实上,随着基层的物质富足,群众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扩大,某些文化活动之所以没有受到欢迎,根源就在于没有对准基层的胃口。

  文化下乡要有“土气”,表达引起基层共鸣的乡情,才能够得到基层的认同。因此,文化活动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提前深入基层,做好必要的调研内容。然后,根据基层的情况,设计符合基层生活的节目,避免“水土不服”病。否则,再热闹的节目也不能点燃群众的热心,就好比把玫瑰种到沙漠、把菠萝移植到北方,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文化下乡要有“对接”,既要把节目送到乡间地头,也要同基层共同创作。文化下乡不能马马虎虎,必须要注重系统性的安排,比如在重要节日对接大型文化团体、在平日里更多对接小型演出队,让文化资源能够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其文娱需求。同时,文化下乡不是“独角戏”,还要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让有才艺的群众直接参与到文化创作中来,让广大群众更有亲近感。

  文化下乡要有“支撑”,要有软件上的更新换代,也要有组织体系的完善。时代在变化,有很多新出现的特征,文化节目要与时俱进,推出受群众喜欢的新作品。另外,组织体系也要改进,不能用老旧的方式维持,而是采用更高效更先进的输送。唯有如此,越来越多的群众才能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让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裕。(高新区评论员 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