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走出象牙塔 提升民族文化的精神境界

发表时间:2016-04-14 15:1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4月12日,在“走向世界的中国儿童文学”座谈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强调,好的文学作品需要扎根民间土壤,永葆赤子之心。他认为中国文艺创作之路必须坚守文学价值的底线,彰显民族精神。(据《人民日报》4月12日)

  文学创作不是闭门造车,自隐于象牙塔中写不出惊世骇俗的作品。作家需要走出自我的篱笆,身体力行体察人民疾苦,挖掘人性的闪光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风通俗淳朴,其作品朗朗上口,妇孺皆知,这得益于他不厌其烦地将诗作吟诵给目不识丁的老人听。贴近生活,走进人民群众的内心世界,这是优秀文学作品的共有特点。文学创作并不是一个单向的粗放的输入—产出过程,它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次心灵与情感的互动与碰撞:作家在奋笔疾书前,需要聆听民众的声音,要善于发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关注当前面临的困难。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增进与各阶层人民的沟通,摒弃“一刀切”、脱离实际的虚妄之言。应当说,文学创作永无止境,文字的结束意味着一部作品正式交付给人民群众评判。积极引导人民群众营造和谐、健康、积极的氛围是优秀作家毕生的目标。

  文学作品是展示我国优秀文明成果、提升软实力,促进各民族了解交流,实现中国梦的良好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援引《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强调中华民族获得的崇高地位是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支撑的。总书记警示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民族文化的全面振兴。莫言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固然借鉴了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结构和意识流的手法,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洞察和挖掘可谓细致入微。这与他前期生活环境有关,与他“怀乡”的复杂情感有关。莫言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熬过了文革岁月,也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崛起。他的文学创作始终贴近人民的普通生活,从民间小事中搜集、提炼美的蕴意,其作品中多元化寓意的建构恰好说明中国文化的丰富多样及其兼收并蓄的包容性。这是对民族文化境界的提升,也彰显了莫言对文学价值的坚守。讲中国故事,引世界共鸣,促和谐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中国“和平崛起”理念的有力体现。(郫县 邬茗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