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弘扬传统文化亦当有批判精神

发表时间:2016-01-20 06:29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凤鹃

 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下,“二十四孝”也热了起来, 《二十四孝图》出现在大江南北很多乡镇的街头墙上,甚至巨幅动画造型宣传画还在山西太原高架桥桥墩上亮相,关于“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的研讨活动也屡见报端。尽管热闹,对于“二十四孝”的争议也一直不断,有人说它是封建糟粕,应该抛弃,有人说其中虽有愚孝,但孝的精神值得挖掘弘扬。“二十四孝”到底有没有价值,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月19日《中国艺术报》)

  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对于传统文化的精髓来说,每个中华民族的子孙都应该牢记于心,而这些传统文化都浸透在很多传统的典籍中。比如《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典籍的内容,都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是在封建时代延续过程中的文化产物。而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弘扬传统文化的时候,就需要时刻有着警惕的眼光。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能够有着这样的一种批判精神。一方面,对于任何传统文化的内容,都需要“去伪存真”和“去粗取精”,以最为原始和真实的面貌,呈现给读者;另外一方面,我们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又务必能够懂得“扬弃”的重要性。

  批判精神,并非那种文化上的“大字报”式的批判,更不是否定一切的做法。而是需要建立在客观和科学的基础上的努力。即,对于传统的一切,我们需要秉持的态度就是尊重。无论过去的历史上,出现了哪种传统,比如说,岳飞之所以能够忠诚于南宋王朝,这其实就是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我们称之为“愚忠”。但是,如果我们在那样的一个时代,或者也会陷入岳飞的困局中。由此也就说明,对于批判精神来说,就是尊重历史的现实,用一种历史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问题,不能够超越时代来看问题。否则,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当然,批评精神又不能够只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不前进,更需要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比如《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产生在历史中的传统,《二十四孝图》是民间教化中把孝道极端化的一个结果。换言之, 《二十四孝图》是儒家的教化形态与学理形态相脱节的产物,是没有学理支撑的教化。我们不能说它不是儒家的东西,但我们不能说它是儒学,它是“儒”而非“学”,即没有儒家的学理支撑。由此可见,在《二十四孝图》背后,我们看到的不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而是一种“糟粕”。既然如此的话,对于这样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做的就绝对不是刻意的“泥古”,而是勇敢地用批评的眼光进行舍弃。

  成语中说“不破不立”,其实蕴含着这样的基本道理。对于传统文化来说,这本身并非缠绕在我们现代人身上的一种枷锁,相反,却是一种文化遗产的留存。但是,在弘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又不能够盲从,而是需要从自身的独特眼光建立做起,能够用批判的精神来看到这样的传统文化的弘扬问题。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或许才能够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的“精气神”,从而让传统能够焕发现代生机。

成都文明网特约评论员 (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