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媒体要善做新闻背后的道德考题

发表时间:2016-01-19 06:5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1月17日,一则《江苏女教师监考中去世》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该文称,正在考试的初中生在目睹自己老师最后挣扎呻吟时,仍平静地做完题,该文认为,对于这样的突发性疾病,如果抢救及时,年轻的老师的生命本来是可以挽回的。(1月18日《京华时报》)

  临近年关,江苏一女教师在监考的过程中突发疾病、心脏骤停而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应该说,这原本是一则充满社会正能量的“暖新闻”,新闻媒体可以深挖女教师倒在工作岗位背后的感人故事,围绕女教师的爱岗敬业大做文章。然而,谁会料到:这件事竟然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成了指责“学生太麻木”且被炒得沸沸扬扬“负面新闻”。

  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新闻报道中所描述的那样吗?其实不然,女教师所在的校方给出了恰恰相反的结论。校方澄清了女教师在监考过程中突发疾病、心脏聚停的前后经过,还原了事实现场和全部真相。同时,校方还断然否认学生表现冷漠,指责发帖人有何用心。

  这里,我们暂且不去评判谁对谁错,也不说媒体不负责任。透过这则新闻的表象来理性地分析,女教师监考时猝死毋庸置疑,但如果说学生对教师的猝死不予理睬、表现冷漠,这恐怕谁都不会相信。现实社会中,我们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如果发现或遇到有人突发疾病、生命垂危,相信大家谁都绝对不会坐视不管或冷漠旁观,这是人的天性。更何况这里所说的还是一群涉世未深、心灵纯洁而善良的学生,而且突发疾病者还是他们的监考老师。话又说过来,就算是面对这种情形有少数学生表现冷漠,也不可能教室里所有的学生都如此麻木。仅从这一点上来分析,网友的发帖、媒体跟进的报道显然存在诸多疑点和问题。 

  如果说发帖人带着某种目的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那新闻媒体的频频跟进和添盐加醋又该如何解释呢?从目前有关这则新闻所有的报道来看,报道这起事件的新闻媒体在报道中所持的观点都是偏向发帖人的,都是将矛头指向学生、学校或当前的教育方式,所报道的新闻内容大多都是引用发帖网友和校方的原文,而并没有站在媒体的角度去客观公正地为读者揭开事件的真相。

  众所周知,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在没有搞清楚事情的真相前,是不能带有偏向任何一方的观点,也不能过早地妄下结论。更何况这则新闻还存在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和争议。要想搞清事情真相,就应该站在媒体的角度去审视所发生的新闻,以一个责任媒体和新闻记者的敏锐眼光去科学客观地分析新闻来源,带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深入采访和深挖新闻真相,从而客观公正地发表权威性、经得起考验的新闻。显然,从有关媒体对这起事件的报道来看,他们并没有真正肩负起媒体应有的责任、遵守媒体及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其所关注的不是新闻背后的真相,而是为了博取读者的眼球、赚取读者的点击率。

  一起突发的不幸事件,不仅可以观社会百态,更是给新闻媒体(新闻记者)出的一道道德考题。从媒体对这起事件的反应可以窥斑见豹,折射出少数媒体的责任大小和道德好坏。作为有责任、有良知的媒体,不应只盯着“负面新闻”炒作,而是要善做新闻背后的道德考题,多发掘新闻故事背后的亮点,多报道社会“暖新闻”,从而传递更多的正能量。这,才是新闻媒体(记者)的真正责任。(长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