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传统文化教育还需多加“砝码”

发表时间:2015-12-01 06:3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传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逐渐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它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以及传统节日等,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文字的出现到各个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社会文明高度发达与进步的现代时代,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其中包括无数的辉煌与成就、磨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策马扬鞭、一路豪迈,无以数计的文人骚客把酒当歌、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不断发生着深刻变革以及西方各种思潮的大量涌入,中华传统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文化的空间更是越来越窄,越来越被现代网络文化和西方文化所取代、所挤压。特别是对于一些“90后”、“00后”的青少年来说,他们除了课堂之外,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越来越少,耳濡目染的大都是现代元素和西方的文化袭扰,传统文化在他们面前是“落荒而逃”。

  就拿笔者正在上高中的小孩来说,其对中国的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传统节日表现得不温不火、若即若离,而对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愚人节、情人节等节日倒是表现得异常兴奋,甚至有点狂热;还有就是一遇到学习古诗词、民族音乐、书法等传统文化就会愁眉苦脸、不刻苦钻研,而对现代流行音乐、网络歌曲、微博微信等新鲜事物倒是兴趣颇浓、一学就会。诸如类此,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我们传统文化阵地被蚕食,传统文化教育正逐渐弱化和缺失。

  对于笔者的看法,或许有不少人会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文化不断涌现、应接不暇,传统文化已成过往云烟,无需再投入更多的力量去继承和弘扬,而是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吸收和运用现代文化上。其实不然,不继承传统,怎能适应现代;不了解历史,怎能开创未来。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和源源不竭的强大力量。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现代文化将失去灵魂和支撑,更无生机与活力。

  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把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五千年灿烂文化保护好、继承好和发扬好,传统文化教育只能加强,不能弱化。首先要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来加强,家长要用传统家风家训、中华传统美德等文化对家庭成员进行培养教育,让传统文化根植于心;其次要通过国民教育的方式来加强,要在现有文化教育大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大中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分量和课时,让所有孩子都能够接受正规的传统文化教育得熏陶;最后要通过社会教育的方式来加强,要通过举办培训班、道德讲堂、书法诗词比赛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大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和教育力度,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传统文化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总之,传统文化尽管年代久远,但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正处于变革和转型阶段,东西方文化正处于交融和碰撞期,传统文化教育更需多加“砝码”,更需要传统优秀文化为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