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216150111.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过端午 体验节日中的爱国情怀

发表时间:2016-06-06 16:24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小的时候,凡是过节,就会很开心快乐,儿童的快乐是简单而容易满足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可以尝到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可以听到震撼的龙舟鼓点,可以闻到艾草的香味。

  而现在,随着光阴的推移,才知道端午节不仅仅只是吃粽子、挂艾叶插菖蒲、赛龙舟这样简单的习俗,也越来越了解到这个传统节日,其实有着更为深厚和丰富的蕴义。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因倡导举贤授能,力主联齐抗秦的主张而遭到其他大臣的强烈反对,并最终遭到流放。在流放的过程中,屈原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便于5月5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为的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经历时间演变发展了成棕子。于是,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他们心中的爱国诗人屈原。

  当然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还有很多很多,从纪念屈原的这个传说来看,端午节有着浓厚的爱国情怀,屈原忧国忧民,忠于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并最终以身殉国,而百姓衷心拥护和爱戴这样一心为国全心为民的大臣、诗人,所以才有了纪念屈原的端午节。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舰队突破虎门要塞,沿着珠江北上的时候,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他们以冷漠的、平静的神情观看自己的朝廷与外夷的战事,好似在观看一场表演,当挂青龙黄旗的官船被击沉清军纷纷跳水,两岸居民竟然发出象看马戏看到精彩处的嘘嘘之声。英军统帅巴夏里目击此景,十分疑惑不解,便问其买办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形,买办说了这样一句话:“国不知有民,民就不知有国。”这句话的意思是,执政的不为民,老百姓不爱国,这样的国家便会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当国难当头时,就会有亡国的危险。这句话也告诫了我们,执政要为民,而老百姓要有主人翁的责任感,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才有凝聚力,才会国富民强、常胜不衰。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漫长的岁月演绎。我们可以忘怀一些细节,却不能遗忘历史,更不能抛弃那些璀璨的文化。文化是需要传承,需要发扬的,久了淡了,也就忘记了,那也便意味着忘记了自己的根本。说起这个,不禁让人想起2005年11月,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而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韩国申报“端午祭”的文本中,第一句话是“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从中国传到韩国的节日,被韩国发扬光大,并被占了先机,这从另一个方面让人不得不去反思。

  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每一个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都是一个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一到过节,阖家团圆,举国同庆,这说明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有着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这也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是一脉相承的,是一份又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我们经常会感慨为什么外国的节日,在当下会越来越受到年轻一代的推崇和传播,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一方面是我们在传统节日中可以寄予的不够丰富多彩,对传统节日深入的宣传和开挖得不充分;另一方面,老套化,不够新颖,不能足够吸引和贴合年轻人的需求。这些都是对我们传统节日的一种无形的冲击与弱化。因此,我们对历史创造和遗留下来的文化形态和价值观念,不仅仅只是遵从,更多的应该是保护求得认同,并结合新的时期和需要,进行新的开发和很好的利用,唤起民众对文化的尊重,对正确价值观的培树,而更为重要的是用传统节日这一桥梁,凝聚起每一个民众对国家的热爱。(青白江评论员:唐淑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