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60622121509.jp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榜样公众推荐平台

用传统文化为原创节目“加料”

发表时间:2016-06-20 08:25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龚里

  针对当前一些广电机构过于依赖境外节目模式,原创节目比例较小、精品不多、影响不大、动力不足等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大力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自主创新,不断研发生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体现中华文化特色的优质节目,尤其特别注意提高晚间时段自主原创节目播出比重。(6月19日 《新华社》)

  当境外节目由“尝鲜”变为“泛滥”以后,人们对于境外节目的感情也由“新奇”变为了“嫌弃”。除了少部分青少年人群依旧执着于电视台高价从国外引进的《奔跑吧兄弟》、《中国好声音》等栏目之外,大部分的中老年人群,还是对这种节目持反对态度的。然而,面对着黄金档乃至全天时间都在“循环播放”的引进节目或者变异节目,人们想找到合心的电视栏目,显然很难。

  面对越来越庞杂的电视市场,限制境外节目引进,顺应了广大观众转变电视节目风格的急切要求。以国家强制力量对于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市场进行整顿,可以快速阻止电视节目引进泛滥的乱象:限制数量,可以防止胡乱引入;限制时间段,可以更好地鼓励原创。但是,让自主原创节目由一纸通知走向广大群众,似乎还有很远的路再走。

  原创节目不足,是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存在的“硬伤”。人们之所以会把眼光放在国外市场,是因为国外在电视娱乐和电视创新上做的更好。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发现引进境外节目可以为人们带来收视率和成功率的时候,自然,也便会趋之若鹜了。而若是人们限制了境外节目的引入却在国内节目原创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跟不上人们的要求之后,就会造成人们看电视需求上的极度不满。

  传统文化是让原创节目“出彩”的良方。在中国的电视历史上,有几个节目的出现和火热,让人颇感意外。一个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明明只是最简单的汉字听写,却让人着迷和热捧;一个是《我在故宫修文物》,本是一件枯燥的活计,却让人看的心神俱入、欲罢不能。这说明,人们在内心中其实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情结,只要运用得当,哪怕只是一角,也可以掀起人们心中的兴趣。

  用传统文化为电视节目“加料”,要注重广度和深度。当前,很多人将传统文化等同于“广泛摄入”,这就使得打着传统文化的旗帜的电视节目反而没有什么吸引力。在将传统文化融入电视节目原创的过程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角度选取和思维扩展。相比较无主题的创作和泛滥的引申,定位在某一点并且有所创新有所拓展的电视节目,将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青睐。(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