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成都女教师举家援藏 40篇日记写下暖心与感动

发表时间:2015-09-28 09:36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杨金祝

    驱车近9个小时,翻越海拔4800米的高山,记者远赴300余公里外的甘孜州丹巴县,在那有成华区援藏教师裴丽娟与丈夫、女儿的另一个“家”。在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水质堪忧的丹巴县,记者实地探访了裴丽娟日常工作、生活的点滴,为你揭秘一位援藏教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课堂外,裴丽娟尽量多地和当地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尽力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

  上午7时,丹巴县牦牛河畔,风有些大,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操场上还有夜雨留下的印记。成华区援藏教师裴丽娟正和近400名学生一起跑操。去年8月,裴丽娟跟丈夫、女儿一起,作为新一批援藏工作队员,举家来到丹巴县。

  在有电子白板的教室里,当地老师授课仍止于课本,学生全程端坐,师生鲜有互动。身为副校长,裴丽娟更喜欢上课,她将成都师生对等的教育理念带到丹巴,试图打破一贯僵持的课堂氛围。裴丽娟正着实影响着当地教师的教育理念。

  水说停就停 洗澡得碰“运气”

  甘孜州丹巴县位于大渡河上游,沿河而建,两面临山,城区仅有两条“Y字形”主干道铺上了水泥路。出了县城,颠簸的碎石路还在修缮,道路两旁,随处可见正在施工的约7层高的楼房。

  沿县城唯一一条步行街步行约4分钟,穿过一块正在施工的路面,丹巴县组织部办公楼旁,一栋7层高的居民楼入口隐藏在一家六婆串串香门店之间。

  沿着狭窄的楼梯间攀爬上7楼,抵达顶层露台,几株辣椒、小葱、格桑花、向日葵、兰草分别栽种在废旧的配电箱、泡沫盒与4.5升的怡宝矿泉水瓶中。旁边,一套两室一厅的居室是成华区援藏队员裴丽娟在丹巴的家。一间卧室住着她与丈夫刘云洲,另外一间有书架的卧室是女儿刘馨雨的房间。隔壁的单间,住着援藏队员罗道瑞。

  2014年8月,成华区新一批援藏工作队涉及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领域的19名队员从成都出发,前往对口援助的丹巴县,开始为期两年的援藏工作。别的队员都是只身一人,唯有双庆小学副校长裴丽娟是与丈夫带着10岁女儿举家前来。一家三口住着援藏工作队在丹巴“最大”的住所,“成华援丹工作队 2014-2016”几个大红字贴满客厅的一面墙,这里也是19名队员的会议室。

  红字下方,一张红色三人沙发旁,10个4.5L的怡宝矿泉水瓶依次摆放在木桌下。因为丹巴县水质的问题,队员饮用水都是瓶装矿泉水,刷牙的生水需要烧开后才能使用。每隔半个月左右,刘云洲会到援藏工作队领10桶4.5L的怡宝矿泉水,一家三口加上罗道瑞,每周大概要消耗4桶矿泉水。

  援藏工作队还给每个队员配备了一个深蓝色的大塑料桶,用于储水。裴丽娟家里有3个。丹巴的水说停就停,洗澡要碰“运气”。每周洗澡前,她会先接桶热水备着,防止浑身泡泡却无水可用的情况发生。

  入夜后的县城狂风四起,地面的尘土随风而起,步行街的店铺早早关了门。裴丽娟几乎不会在晚上出门,她端坐在工作台前写毛笔字,丈夫在小花园里喝着红茶,听着大渡河的潺潺流水,看着天上的星星,女儿正在房里跟外公、外婆视频交流。

  比起行政工作 她更喜欢教书

  这样的生活,给了裴丽娟喘息的机会。“以前我是个只知道玩的人。”裴丽娟在家中排行老三,父母与年幼的女儿有大姐帮忙照看,什么都不需要她操心。自从2006年起父母相继患病,大姐夫、表弟陆续因病去世,裴丽娟不得不“长大”,把两岁的女儿与父母接回身边照顾。在此期间,她先后在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熊猫路小学、双庆小学担任德育处主任、校长助理、副校长等职务。比起行政、迎检等工作,裴丽娟更喜欢站在三尺讲台上的感觉。

  当援藏的机会出现,裴丽娟立刻抓住。“我承认我自私,但这次错过,至少得再等8年。”裴丽娟眼眶微红,仰起头吸了吸鼻子,好在丈夫、女儿紧随,让她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17年前,刘云洲与裴丽娟相识、相恋于北站小学。刘云洲是学校的体育老师,裴丽娟是音乐老师,偶尔也教语文。2007年,还在成华区教育局任职的刘云洲到泸定县看望援藏队员,当地相对落后的教育条件让刘云洲暗暗发誓,有机会一定要到藏区支教。2014年,在妻子一通电话后,时任青龙街道办事处投促部部长的刘云洲当即主动请缨,申请与裴丽娟一同援藏,“只希望能够带来滴水石穿的影响。”

  裴家有三姐妹,都是老师,因为母亲肾衰竭腹透已近6年,父亲患帕金森综合征多年,家中大小事基本由大姐裴安蓉拿主意。裴安蓉记得,去年6月一天,裴丽娟在电话中试探性询问,“小妈,区上有个援藏教师的名额,我想去,可是我放心不下爸妈。”语毕,电话那头传来妹妹的啜泣声。裴安蓉只提了一个问题,“父母有我照顾,可小侄女怎么办?”

  裴丽娟回应,会带着女儿一起进藏区,她希望这两年能跟女儿共同经历,让刘馨雨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藏区,了解藏族。

  考虑到女孩成长需要父母陪伴,本不同意的裴安蓉松了口,并帮着妹妹游说父母。刘馨雨倒是豁达得多,“爸妈去哪我就去哪。”她书包一背,就跟着父母进了藏区。“要到丹巴,需要先走一段高速公路,然后经过映秀到卧龙的一段20公里的碎石路,即使开好的越野车都会抖得很凶,之后还要爬山路,翻过海拔4800米的巴郎山,经过小金县,才能到丹巴,需要将近一天时间。”刘馨雨双手在空中比划着,一年来她数次跟随父母往返于成都、丹巴之间,行车线路早已烂熟于心。

  很不张扬 她就把一堂课上得很精彩

  初到丹巴,裴丽娟在位于步行街上的丹巴县城区小学任副校长,分管学校德育和“网管中心”工作,同时也是二、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老师。女儿刘馨雨进入该校五年级继续学习,丈夫刘云洲则在当地组织部挂职副部长。

  城区小学是当地条件最好的学校,共有18个班、1037名学生、59名老师,使用北师大版教材与成都市实验小学的课件教案。学校配有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硬件设施的现代化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内地学校。但上课时,老师还停留在将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的阶段,上课氛围严肃,学生端坐,师生几乎不会互动。学校主抓语、数、英等科目,有一名音乐老师,不会弹钢琴,孩子们从没学过节奏、音高等乐理知识,只是张嘴跟着老师唱,计算机老师招了两年都没招到。

  裴丽娟的第一堂音乐课,着黑白的格子衬衫、牛仔裤、运动鞋,过肩的长发随意地束在脑后,“我是裴老师。” 一句简单的自我介绍,一脸笑意,声音轻柔。见孩子们将双手拘谨地叠放在课桌上,她就站到孩子们中间,用孩子们向老师问好的节奏,与自己说话的节奏做对比,打拍子,演示何谓“节奏”。用逐级的楼梯比喻音高,将陌生的乐理知识第一次带到孩子身边。她搜集破铜烂铁,教孩子们打击乐,一节音乐课上得叮叮咚咚。

  “裴老师能够很不张扬地把一堂课上得很精彩。”三年级三班班主任杨晓丽说。为了调动学生的气氛,杨晓丽会扯起嗓门,让自己的情绪尽量亢奋,张牙舞爪,但学生仍旧拘谨地坐在座位上。杨晓丽旁听过一节裴丽娟的课,刷新了她长达17年的教育观,随后,她就常把裴丽娟在音乐课上的教学方法搬到语文课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外,裴丽娟尽量多地和当地老师进行交流,分享经验,尽力改变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每逢周六,她便和丈夫、女儿一起,乘坐驶向深山的绿色乡村小巴,到周边村小送教。蒲角顶山脚下,只有一只脚宽的山路,需要步行上山。下过雨,泥浆踩起来有些湿滑,云母矿颗粒在泥土里闪闪发光。攀爬约40分钟后,一家人抵达山顶的蒲角顶小学。裴丽娟给四年级学生上音乐课,并把从朋友处“搜刮”来的《儿童文学》送给孩子们当礼物;刘云洲教体育,送上10几个朋友“赞助”的足球;刘馨雨则根据事先做好的PPT,与同学们分享自然小故事,讲蝴蝶的蜕变。

  避免喝生水 为学生安装直饮机

  在一次对杨柳坪全寄宿制学校送教的过程中,裴丽娟发现,孩子们口渴了就直接拿餐盘接生水喝。她委托分布在不同学校的援藏工作队老师对丹巴小学生的饮水状况进行调查,最终形成《小学生饮水质量调查报告》。“在水质不好的情况下,孩子们并没有从自家带开水的习惯,渴了直接喝生水。”裴丽娟希望能争取一两台直饮机,让孩子们有卫生的水喝。在社会企业与朋友帮助下,3台直饮机分别安进了城区小学,以及杨柳坪全寄宿制学校和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这两所丹巴县较大的寄宿制小学。

  今年8月,出于健康考虑,裴丽娟把女儿送回成都,重新回到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读六年级。返回丹巴后,她主动申请调到离家20分钟车程、条件更差的水子乡中心校——丹巴县水子片区寄宿制学校。“之前考虑到女儿需要在好的学校学习,现在她回了成都,我也可以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

  9月15日,当裴丽娟站在讲台上教学生唱《哦,十分钟》时,她不知道300余公里外的成都家中正遭遇入室盗窃。几套大姐为她置办带到丹巴穿的连衣裙、外套、皮衣,连价签都没拆就被小偷偷走了。“我一件都没带,根本用不上。”裴丽娟笑着摇摇头。(成都晚报记者 林姝霏)

    一年零一个月,裴丽娟的QQ空间更新了40篇日记,记录着援藏的片段与感悟。

    日记摘录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困惑和纠结,把你带进山里到底是不是对的?三个月过去了,除了条件艰苦一点外,好像是好处大于坏处!因为在这里你是快乐的,是无忧无虑的! ——《写给十岁的女儿》2014年11月19日

    “每逢佳节倍思亲,没有勇气打电话回去……”——2014年12月22日

    “前段时间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在援藏队里掀起了一股热潮,一集不落地看了,茶余饭后的谈话也经常提到。我们这一群从大都市进入大山村的“援藏工作人员”,大家期盼着自己能像马向阳一样给这里带来一些生机或变化……” ——2014年12月1日

    “按照中路小学语文课的进程,准备了一堂语文课《四个太阳》。袁老师用《种太阳》这首儿歌引入,小朋友们用小手为她打着拍子。其实在我心里袁老师就是太阳,她无私地把阳光洒在藏区孩子身上……要是我有魔力,也一定给她变出四个太阳,一个照耀她的爱人,一个照耀她的父母,一个照耀她女儿,一个留给藏区的学生。”——《中路小学送教活动》 2015年4月18日

      “记录一件高兴的事情。大学志愿者过来兼课的事情得到回复,感谢帮我联系的红梅同学,感谢热心的黄老师,更感谢关注藏区教育的学院领导。虽然后面还有很多程序要走,但是让我看到成功的希望,我会继续促成这项工作。” ——2015年5月12日

    “亲爱的宝贝:爸爸妈妈这次来丹巴,你也被迫告别了大都市,来到这大山深处。自始至终你都没有说过自己不愿意来丹巴……你其实舍不得离开成都的朋友亲人,但是你不想让妈妈爸爸担心,更不想因为你改变爸爸妈妈的决定……为了不让妈妈看出你哭过,你自己跑进厕所把脸洗干净。这时我才发现我是个多么不称职的妈妈……

     “就在今天,学生考试的时间,教室里仍然没有电……再次回到学校时,我们拿出准备的足球、跳绳,和学生们一起玩耍。一开始学生们都很拒绝,有些孩子甚至都不敢抬头看我们……我们和校长约定,下学期开学再来送教”。——《完成丹东小学之行》 2015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