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慈善之乡”公义村 传承仁义孝道 扶危济贫

发表时间:2013-10-12 14:18 来源:成都文明网 责任编辑:周娜

  在邛崃市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慈善之乡,20多年来,该地成立全国第一个乡镇慈善会,在慈善会影响下又成立了仁孝文化促进会、本地老年协会,其中仁孝文化促进会在短短4年中募集资金500余万用于当地养老孝亲事业。

  这个慈善之乡更为人熟知的一面来自川剧变脸,它是川剧著名曲目《三变化身》《八阵图》创作人康芷林的故乡,它是位于邛崃城区12公里的固驿镇公义村,全村2700多人。

  仁孝文化起点:川剧大师建三庆会

  康芷林,上世纪初活跃于川内的川剧大师,因其《三变化身》《八阵图》名噪一时,现在,其演艺精髓被凝聚成“变脸”两个字为人熟知。

  但据公义村老年协会成员夏久高介绍,康芷林一生的成就跟创立三庆会渊源颇深。康芷林过世时,曾被评价“功盖三庆会,名成八阵图”。

  康芷林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成立三庆会,创会之初,康芷林的目的是帮助同为下九流的同行,为他们谋得一份稳定的演绎工作及收入。

  互助孝道成为三庆会一直不变的宗旨。

  1929年,重庆悦合大舞台派专人请康芷林赴渝演出,允诺出场费每日现大洋20块,包接送。康芷林拒绝了,他说:“我是‘三庆会’一会之长,我不能丢了大家不管。‘三庆会’在哪里,我康芷林就在哪里。”

  就这样,康芷林为三庆会争取到了报酬丰厚的赴渝演出机会,但就在这次为期三个月的重庆演出中,康芷林难耐重庆酷热的天气,留下病根。

  康芷林经营三庆会的互助仁义孝道精神,在其故乡传承下来。

  80年代末助学 中专生给800

  进入固驿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慈善之乡”纪念碑,碑文已经褪色,但仍看得出“捐资榜”三个字。

  据夏久高介绍,上世纪80年代末,固驿镇随着改革开放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决定捐资助学,改善老人生活。

  于是固驿镇小企业家一起捐助60多万成立了当时全国首个乡镇慈善会——固驿慈善会。80年代末物价水平低,但慈善会仍高标准助学,每个考上中专的学生奖励800元,考上大专奖励2000元。

  2009年,固驿镇公义村近百位热心人士自发组织,经邛崃市文明办和邛崃市民政局正式批准,注册成立赋服务于老年人的非营利性组织——邛崃市固驿仁孝文化促进会。

  截至目前,该仁孝促进会已募得善款500余万元用于改善当地老年人生活。

  2012年重阳节,固驿仁孝促进会捐助5万元,固驿镇仁孝公义老年人协会成立,组织全村365位老人成立老年文艺队,开展多种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据固驿老年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协会服务下的老年人已经达到512名。

  2012年4月,固驿仁孝促进会组织26名年逾90的老年人畅游北京。据该活动负责人廖林介绍,当时很多村里老人说没去过北京,没见过毛主席像,没坐过飞机,于是就萌生了组织此次活动的想法。

  这次活动历时4天,全程花费十多万元,圆了老人的北京梦。

  畅游北京活动参与者王水蓉大娘说:“我记得第二天要爬八达岭长城,但头天晚上我开始头痛,我不敢跟大家说,我自己又是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想着想着就哭起来。廖林过来看到我在哭,就跟我说大娘没事,头痛就治,你没有儿子,我廖林就是你儿子。”

  这段经历,王水蓉大娘见人就说,公义村其他村民已经习以为常。

  2013年4.20芦山强震,固驿仁孝促进会捐款近20万元,同时为天台山敬老院、火井敬老院、石头敬老院等500多位孤寡老人及235位灾区老人送去了救灾物资。

  固驿在此次地震中属于重灾区。

  固驿仁孝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自救,还要帮助其他灾区的老人。”

  固驿仁孝促进会秘书长廖林表示:“这次地震救助让我最感动的并不是我们送了多少物资,捐了多少款,而是我们村的村民踊跃解囊。村里2000多人,几乎人人捐款,即便是孤寡老人,十块、二十块也在表示自己一份爱心。我觉得这才是我们村倡导仁孝,热心公益的最终目的: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在固驿镇,在公义村,重阳节为高寿老人发红包,为当地敬老院添置冰柜、厨具,为急症老人创造良好的医疗条件,让孤寡老人过上其乐融融的春节,这已成为人人参与,人人认同的生活常态。

  二十五孝——公义村下一代的孝亲脸谱

  如何传承公义村互助仁义孝道的“三庆会”精神?公义村的孝亲事业参与者筚路蓝缕,开创了一条新路。

  从固驿镇进入公义村要经过一座大桥,在公义村桥头边,仁孝广场于去年落成。

  2012年8月31日,为了弘扬孝道,公义村向企业募得资金三十多万,建成了以关心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的仁孝广场。

  广场四周镶嵌了许多浮雕,记载着中国二十四孝中的故事,其中也包括国家领导人看望老人们时的讲话、公义村自创的新24孝行为标准、弟子规等。

  据公义村老年协会成员夏久高介绍:“我们在二十四孝的基础上发展了二十五孝。这最后一孝是嵌在石头里的一块镜子。所谓以史为镜,以镜鉴己。孝老敬亲到底该怎么做,留给大家共同描绘。”

  夏久高补充道:“但有一点,要想知道这二十五孝镜子里面到底是什么,你需要蹲下来,放下身段,才能知道。”

  仁孝广场文化墙最后一段是一段没有完工的墙和建设的工具,其寓意孝老敬亲路漫漫,留待大家共同添砖加瓦。

  固驿镇是川剧之乡,固驿镇小学是传承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心。公义村的孝亲事业参与者们决定在这里,将孝亲的文化融入进川剧,让孩子们懂得互助互爱,共同关爱老年人的生活。

  于是,2013年3月,一座投资十余万的仁孝讲堂在固驿小学内落成。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仁孝讲堂现在主要用于向学生和群众传递道德文化,同时开展有益的文化活动。道德模范还有新时代的孝道典型成为这里的常客。

  仁孝讲堂创办人廖林表示:“二十四孝固然好,但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都有巨大变化,所以我们希望把孝道精神结合新时代的典型案例,向年轻一代传递,这样孝道精神才会亘古长青。”

  倡导互助友爱的川剧名篇鹬蚌相争,在这座仁孝讲堂里被小学生们演绎得惟妙惟肖。受四川川剧研究院邀请,固驿小学的这出曲目进入了今年成都市小学生选送节目名录。

  固驿小学六年级学生连佳琪表示:“仁孝讲堂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演出和学习器材,我们练好川剧曲目,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脸谱文化,我们的慈善公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