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广告图.jpg
  • QQ截图20151124152949.png
中国文明网 |成都志愿者网 |成都公益组织服务园 |成都文明网信息报送系统 |成都志愿者在线注册管理系统 |成都文明城市材料报送系统 |成都文明网区县联盟

“爱心仁义金”已超21万 王冬、李云昌坚持借钱苦撑

发表时间:2012-11-28 09:34 来源:成都文明办 责任编辑:李立光

  市民来电苦劝 取钱救人要紧! 

  《成都:一个车祸肇事者的执着》追踪 

  “仁义哥”和“厚道翁”的故事,经成都晚报和CDTV-3《热线188》栏目的报道后,引来全国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捐助,截至昨日各项捐款已超21万元(本报持续报道)。不过,为了兑现当初转捐善款的承诺,“仁义哥”王冬和李光全的儿女,至今仍未动用这笔捐款,仅靠不多的积蓄和四处借钱苦苦支撑着。

  “李大哥、王兄弟,莫再硬撑下去了,不要让大家的爱心成了你们的包袱。这笔善款如果不能用于李光全老人,那么大家的善意实际上并未发挥作用。”不忍看到王冬、李云昌在硬撑下去,一些爱心人士昨日给他们打去电话,劝二人放弃不动用善款的承诺,先取钱救人要紧。记者昨日就此对王冬、李云昌进行了采访。

  两个家庭的现实

  王家:家当卖光 借无所借

  王冬的老家位于遵义习水县大坡乡,因房屋破损,下雨的时候王冬一家人常借宿亲戚家中。王冬的父亲今年65岁,眼睛不好,母亲精神上有一些问题。小女儿7岁,小儿子8个月大,头上长有一个瘤。为了给小儿子筹集医药费,也让家里的人日子过得好些,王冬外出打工。

  王冬在外打工,每月一般能拿2000多元,最多时能拿到3000元。因家庭开销大,家中并无存款。

  事发后,王冬将仅有的3000元工资交了医药费,向亲戚东拼西凑后借来了2万元。王冬的父亲为了帮儿子筹集医药费,甚至卖掉了家中的两头猪。李大爷转入省医院后,王冬向亲戚再借了2000多元,现在已到了筹钱无门的地步。

  在成都陪伴老人治疗期间,王冬与李云昌省吃俭用,在外吃几元一份的盒饭都连喊“太贵了”。

  李家: 积蓄花光 贷款未果

  李云昌的老家位于南部县兴盛乡,家中房屋破旧不堪。为了筹钱修房,李云昌此前一直在浙江从事建筑工人工作,每月3000多元,辛辛苦苦挣下的2万余元积蓄已用于医疗费。

  父亲遇车祸后,李云昌与妹妹向亲戚借了2000多元,加上积蓄一并交了医药费。

  为了不动用“爱心仁义金”,几天前,李云昌委托老家的堂哥用老家的房子贷款。 前日,记者探访了李云昌的老家,村长已明确表明,房子贷不了款。 

  对话李云昌

  “市民的爱心 不能随便动”

  记者:已经没有多余的钱,李云昌、王冬是否会动用“爱心仁义金”?

  李云昌(咬着牙):还是不会用。

  记者:是不是太多的媒体关注,导致你的压力很大,所以才决定不动用这笔钱?

  李云昌:当然不是。

  记者:那是为什么?

  李云昌:这21万元不仅仅是钱这么简单,它是市民的爱心。捐赠者中,很多人都不富裕,市民的爱心不能随便动用,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我曾经承诺过,能不动用就不动用。

  记者:如果不用,又去哪里筹医药费呢?

  李云昌:我可以贷款、可以去借,虽然现在贷不了款,但还是可以借。等两天我会回浙江,再想办法借钱。

  记者:能借到吗?如果借不到,还能撑几天?

  李云昌:哎……我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但总要去试试(筹钱)。

  没有什么比救人更具道义感和正当性

  至今昏迷的 “厚道翁”——这个感动中国的事件中最初的当事人,何时才会醒来?在他的混沌不清的意识之外,王冬和李云昌仍在咬牙兑现着他们对这个城市的承诺:医药费不超过10万,不动捐款!

  毫无疑问,这个承诺是动人的,也是有诚意的,但这个承诺,正在演变成一个难题——李云昌竟决意用房子做抵押贷款,凸现的是他们的诚意,也是他们的窘境。

  一边是承诺,一边是窘境。善款是用还是不用?如何取舍取决于是否认同这样的判断:和“厚道翁”的救治相比,没有什么选项更具道义感和正当性。

  或许,这个一波三折的事件,最感人肺腑的一幕,是李光全老人的苏醒。放下内心的纠结,全力救人,似乎更符合人性和人情的逻辑。这也是所有捐款人的初衷。

  让一个“仁义”的人不因仁义而孤立无援,这是所有捐款人内心的善念和温情。无数人所做的,无非是让这个美好的故事,有一个相对美好的结果。如果仅仅出于对道义的苛责,“仁义哥”要苦苦兑现那个诺言,或者我们执着于看到诺言兑现,这种道义倒显得粗暴了,反倒让这个温情洋溢的事件,变得沉重不堪。

  也许,比之突然的感动,更难得的是长久的平常心。到此为止,“仁义哥”和“厚道翁”已经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感动,他们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媒体不会一直聚焦他们,捐款的人也会越来越少。两个家庭的命运也充满了未知性,这是他们无法逃避的。所以,我们更希望这两个家庭,以更韧性和更平常的姿态,面对他们未来的生活。这其中,必然包括如何用好这些捐款,让两个家庭免于陷入更大的困境,别让所有捐款者迎来一个深感痛心的局面。本报评论员

  “爱心仁义金” 到该用的时候了吗? 

  962111请您提建议

  一边是分文未动的20多万元“爱心仁义金”,一边是王冬、李云昌为兑现“转捐善款”承诺而负债累累苦苦支撑,这让很多人不理解,也让很多爱心人士心疼。

  这笔善款究竟该不该使用?何时使用?这也是困扰王冬、李云昌兄弟二人的难题。今日,成都晚报将开通962111热线,欢迎读者来电说出你的建议。同时,成都晚报新浪官方微博也将开通相关讨论,欢迎读者参与。

  志愿者帮忙 “临时家庭”搬到成都

  前日,在成都志愿者的帮助下,王冬成功在省医院附近租到了一个套二的房子。不过,如何接妻儿,如何将崇州的行李搬到成都,这让王冬很为难。昨日上午,成都志愿者得知王冬的难处后,与成都晚报、CDTV-《热线188》记者一起来到王冬和李云昌在崇州的租住屋,并租来一辆面包车,为他们运送行李。

  王冬、李云昌先赶到崇州市中医院出院处,结清了费用。让两人高兴的是,之前他们一直以为还欠医院5000元,但查询帐户后,已经不欠任何费用。

  上午11时,一行人终于抵达位于成都的出租屋,考虑到王冬的经济困难,成都志愿者慷慨解囊,为其支付了3个月的房租以及中介费用。志愿者说,本来他们打算为王冬租条件好的房子,不过王冬和李云昌不愿意,他们认为能住就行,能节约就节约。